▲5. 全國住房建設用地可供量
這是衡量可供住房用地進而決定地價上漲趨勢的前提。我國到底有多少住宅建設用地可供量,國家部門并未提供一個權威、明確和全面的數據。人們普遍認為,在保護18億畝耕地紅線的硬約束條件下,隨著城市化和城鎮人口的增長,我國城市土地供應越來越緊張,土地越來越稀缺,地價越來越貴,房價也會越來越貴。而下述各類數據表明,情況可能并不是如此。
國家統計數據:
數據1:全國耕地面積,正式公布數據為,2011年我國耕地面積12172萬公頃,合18.26億畝。據有關方面內部數據,近年按新技術方法測繪的全國耕地數據為24億畝,目前數據尚未公開。
數據2:據住建部數據,2004年我國農村建設用地2.48億畝,1654億平方米,戶均近一畝地,人均約220平方米,高出國家定額最高值(150平方米/人)47%。
數據3:據統計局數據,2010年我國城市城區面積17.87萬平方公里,比2000年增長103.5%;建成區面積4萬平方公里,比2000年增長78.5%;城市建設用地面積3.98萬平方公里,比2000年增長79.8%;城市人均建設用地130多平方米。
數據4:據國土部信息中心研究報告,近8年來,中國住宅用地供應年均增長率為城鎮人口增長率的3倍,住宅用地供應速度已遠超城鎮人口增速。從道理上講,住宅用地供給已能充分滿足城鎮化發展需求。截至2012年底,中國未竣工房地產用地48.17萬公頃,未開工房地產用地14.45萬公頃。從數據上看,仍有大量已供土地處于閑置狀態。
社會研究數據:
數據1:有關機構根據我國城市建設用地數據進行的研究成果顯示,我國664個城市,城鎮居民用地已經達到人均133平方米。而世界發達國家為82.4平方米,發展中國家為83.3平方米,我國超過世界平均水平60%以上。
數據2:有關部門研究機構的一項研究顯示,1990年-2004年,我國城鎮建設用地由1.3萬平方公里擴大到近3.4萬平方公里,城市用地規模彈性系數(城市用地增長率/城市人口增長率)從1986年-1991年的2.13增加為2.28,已大大高于1.12的合理水平。我國城鄉建設用地從總量上來看,已足夠16億人口達到世界發達水平的用地需要。
數據3:有關部門研究機構的一項研究指出,中國城市人均建設用地130多平方米相當于這樣一個地理概念——以香港特別行政區為例,土地總面積1068平方公里,約60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約200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30多平方米。如果按照人均130平方米布局,相當于把香港現有的建設和人口布置在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其道路、地下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流、物流的里程都將增加4倍,香港保護下來的綠水、青山和田野將由占土地總面積的80%多,降到約20%。
數據4:中央黨校一項研究指出,1978年我國農村村莊用地為7000多萬畝,2007年為27000多萬畝,村莊用地擴大2億畝,但農村人口卻凈減少了6000多萬人。城市建成區,改革開放初為2600多萬畝,2007年為7600萬畝左右,城市建設用地30年來只擴大了5000多萬畝,卻承受了轉移和增加的4.1億人口。因此,在不影響耕地基本保有量的前提下,農村建設用地轉為城市用地的潛力十分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