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劍雄 復旦大學教授、圖書館館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歷史學部委員,上海市政府參事,全國政協常委。
小學語文課本 資料圖片
主講人:葛劍雄
時間:2013年10月27日
地點:齊魯大講壇
今天我講的題目是《中國的教育問題還是教育的中國問題》,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中國的教育問題”是發生在中國的,單純是教育方面的問題;但“教育的中國問題”,就不單純是教育的問題,而是在中國有關教育的各種問題。
“錢學森之問”不是問大學,而是問社會
教育再好,還需要社會提供發展的空間。中國教育存在的問題,更多是要問社會,而不要僅僅問大學
中國現在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問題呢?在全國各地媒體和我們日常言談中,教育是最容易受到批評的。這就出現了很奇怪的現象,一方面大家都在講素質教育,但另一方面又覺得素質教育行不通。一方面減負講了多少年,甚至教育部也發了文,但是負減得了嗎?
2009年,上海參加了每三年一次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測試(PISA),結果排名全球第一,引起了很多國家的震驚。2012年第二次的測試結果出來,上海又是第一名。如果說第一次測試有一定的偶然性,第二次總不能再說是偶然的吧!這個測試不是上海自己搞的,是國際組織派人到上海來做的,而且測試的對象是隨機抽樣,包括最差的學校,是一個全面的測試。測試的標準是公開的,至今沒有聽到多少批評。我們一直在贊揚人家的教育怎么好,但奧巴馬在美國說中國的教育搞得好,為什么會有這么強烈的反差?為什么我們培養的人在國內發揮不了作用,但到了國外很快就發展起來了?
楊振寧、李政道在西南聯大讀本科,在美國讀研究生和從事研究,得諾貝爾獎主要歸功于在美國受的教育。同樣在西南聯大打好了基礎,留在國內讀研究生并繼續從事研究的人為什么得不了諾貝爾獎,而且到現在還沒有突破呢?這也要問大學嗎?我不是為大學推卸責任,但說明這絕對不是簡單的大學里的問題。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是所謂的“錢學森之問”。“錢學森之問”不是問大學,而是問社會,我想錢學森本人心里也很明白。他是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的,但他公開發表的言論中并沒有什么具體地肯定他在交大受的教育與他所取得成就的關系。他很幸運,當初中美關系非常好,所以他可以進入美國最尖端的軍用部門。不管他是否加入了或者加入過美國國籍,卻享受著美國的國民待遇。如果是在1950年代的麥卡錫時代或者中美對抗的時代,他能有這樣的機會嗎?根本不可能。錢學森回國之后,國家也為他創造了最好的條件。三年“自然災害”“文化大革命”期間,他的工作和生活條件都得到了保證。與錢學森差不多同時回國的科學家中,有的同樣為國家作出了重大貢獻,是“兩彈一箭功臣”。但也有人受到迫害打擊。還有像鄧稼先,才華不在楊振寧、李政道之下,起點也不低,為國家的貢獻足以與錢學森相提并論,卻因保密需要長期不為外界所知,又沒有能像錢學森那樣安享天年。可見教育再好,還需要社會提供發展的空間。中國教育存在的問題,更多是要問社會,而不要僅僅問大學。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