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經濟學中“路徑依賴”是一個使用頻率極高的概念,說的是人們一旦選擇了某個制度,在逐漸固化的意識情感、行為習慣、組織模式、利益格局的作用下,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它會用“入軌—循跡—適應—鎖定”的邏輯,使制度自身能量不斷得到放大和強化,最終將一個社會組織“套牢”。如果這是一個健康的制度,那將是組織的幸運;如果相反,那將是組織的厄運。
中國用了30年時間,解放思想,撥亂反正,目的就是努力擺脫對一個落后制度的路徑依賴。現在看來,在一些領域中,我們做到了。但在有的領域,我們還在繼續受到傳統意識和制度習慣的影響,以至于在解決舊矛盾的同時,又不斷產生出一些更加棘手的新的不和諧。淺層次的如:人與自然相處中的不和諧;資源與人口方面的不和諧;區域發展方面的不和諧;城鄉發展方面的不和諧。中層次的如:公共服務方面的不和諧;財富分配方面的不和諧;政府自身消費與公共財政規模不和諧;中央與地方權責能關系的不和諧;公共權力與民間權利的不和諧。深層次的如:管理實踐與管理主張不和諧;政治行政體制方面的不和諧;各相關領域改革的推進不和諧;個別價值理念與普遍價值理念不和諧,等等。這一系列矛盾、尤其是中層次和深層次的矛盾,集中到一點,就是政治改革與經濟改革、與行政改革的不和諧。在偉大思想解放旗幟的引領下,中國曾經徹底破除了經濟制度領域中“姓資姓社”和“姓公姓私”的戒律,并成功開始了經濟體制的重建和行政體制的創新。然而在政治管理這個領域中,卻還繼續延續著由傳統思維定式和行為習慣構成的“路徑依賴”,“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的清規還在繼續屏蔽著“純粹為保護人的體面和尊嚴而存在的政治制度的普遍價值”,從而使我們還未能對人類政治文明的精華和憲政實踐的寶貴成果,作出摒棄前嫌、革除成見、從善如流、海納百川的學習和借鑒的積極反應。這不僅會嚴重影響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而且也將阻礙我國和諧社會目標的實現進程。
改革就如發射天宇的一枚火箭,期望它飛得高、飛得遠和有持續性,就需要有源源不斷的動能供給。如果說我國的經濟改革是第一級火箭,而行政改革是第二級火箭的話,那么政治改革就好比第三級火箭。過去的30年中,經濟改革和行政改革已經帶動中國飛入從未有過的高度,使中國獲得了巨大進步。但是,客觀而論,不僅現有的改革不足以窮盡解決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所有矛盾和問題,尤其是政治發展與政治文明領域的問題,而且,經濟改革和行政改革的成果還需要來自民主科學的政治體制與機制的保護。否則,已獲得的發展進步就有可能遭受傳統政治管理的蠶食,已形成的正確方向就有可能因為舊有政治模式的裹挾而走形脫偏。鑒于此,改革領導者有必要審時度勢,實行更加全面的制度改革戰略,在我國經濟改革和行政改革的能量和張力臻于極限的時候,及早點燃政治改革的第三級火箭,從而為中國改革的可持續性增加動能供給,爭取在2020年前后,用更加民主的政治體制,“一步一步把人們引到新世界的綠色牧場。”
來源:《中外企業家》2009-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