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劉恩啟先生曾寫過一篇極為經典的短文(“誰養活了誰”,《法制日報》,2001年4月2日,周一特刊),其中提到在一次警官培訓班上議論一個話題:“你的薪金是哪兒來的”,大家幾乎眾口一詞回答:“財政撥款”。并非是問題太直白淺顯,大家不屑于動腦筋,而是大家向以為如此,警察吃的就是“財政飯”,俗稱“吃皇糧”;至于財政的錢從何而來,那是無須多想的。久而久之,警察作為用稅人,對那凝聚著公民勞動、散發著納稅人氣息的稅款,慢慢置之腦后以至淡忘了。還有街頭一年一度稅法宣傳,著力點往往只向納稅人傾斜,強調規范其納稅行為;而對用稅人顯然關注不夠。更有甚者,有的宣傳竟在標語牌上赫然寫著:“昨日受哺,今日圖報”。意思顯然是把政府與納稅人的關系當作“哺”與“受哺”的關系,把實際是用稅人的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定位為“哺者”,而納稅人反倒成了“受哺者”。這也就難怪一些號稱的“公仆”們在納稅人面前總有點待搭不理,為所欲為;而在納稅人一方對此是非顛倒竟也渾然不覺,長期以無條件地交“公糧”為本應如此,因而見“公仆”為之做了本屬份內之事便趕緊千恩萬謝;而遭遇“公仆”的“冷硬橫推”也多數不問有無所謂。由來人事之顛倒,莫過于此。
諸如此類,不為鮮見。大家可能都是在不經意當中念之為之,但問題的可怕就在于人們對此的失去感覺和意識。這樣就已經不是肌膚之痛而是骨頭之病了。“吃皇糧”意識的問題主要在于它制造了一個管理階層的經濟邏輯,將本來是政府及其公職人員被納稅人雇傭的關系,張冠李戴為為其他什么主人或類主人所雇傭的關系,這種荒謬的經濟邏輯自然而然就導出了公職人員的錯誤行政邏輯和荒唐的管理理念。不是因為受民以錢糧而希求對等回報人民和社會,而是認為吃了國家的財政,所以就要去報效那個日常給自己發薪給餉的、似是而非的“衣食父母”,就要按照那個被遵奉為個人家長或團體家長的意志來設計與安排自己權力行為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就要“端人碗,服人管”。公民在這個邏輯里面順理成章地成為一個裝飾,其利益則成為口號中的內容。原因很簡單,我當官又不吃你的不喝你的,憑什么我要根據你的利益行事呢?所以在行政過程中,就難免有臉難看,事難辦,親切不足,惡相有余,甚至有草菅人命的現象發生。這就是由“吃皇糧”的錯誤經濟邏輯引申出來的荒唐政治邏輯。這毫無疑問也不是公民意識,而是子民意識。
4.“義務本位”是以往國家對民眾進行教育中的主要側重點。相比之下,與此對應的公民權利實際上成為憲法中的裝飾。義務本位與家長制度具有高度邏輯統一性。如果說它在傳統時代有生長必然的話,那今天它的存在就是對現行制度的諷刺。所以對于一個以共和國自喻的國家制度而言,必須對此深刻反思。
我們現行的憲法既強調義務,又強調權利。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對這兩者的統一并不陌生,不少人都能對此做出一種程式化的表述:“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權利與義務一致是公民之間平等性的要求和表現。享受權利,就要承擔相應的義務;履行義務,就會享受相應的權利。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可是一到現實生活中,卻遠不是那么回事,在許多政府工作人員那里尤其如此。為什么這樣?原因在于絕大多數人并沒有真正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所以也就無法養成公民權利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