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修昔底德陷阱,從中華文化中尋找吸取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方法
雖然在歷史上也有英美之間權力和平轉移的特例,但西方國際關系的主流更認同所謂大國對抗的觀點。這一說法的最早來源可以追溯到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在總結雅典和斯巴達沖突的根源時指出,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他認為 “使得戰爭無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壯大的力量,還有這種力量在斯巴達造成的恐懼”。
近代以來西方主導的國際關系實踐及理論研究也支持這一說法。西方學者如保羅·肯尼迪和米爾斯海默等人在總結近代以來西方主導的國際關系實踐時,也提出國家成長或者經濟增長本身導致了擴張、競爭、對抗、危機、沖突乃至戰爭。在近代西方國際體系中,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意大利、奧匈帝國等在其大國的崛起過程中,都引發了大量的戰爭,有的通過戰爭取代了先前的霸權國。米爾斯海默甚至以這個邏輯來觀察中美關系并得出結論說,中美之間的沖突是不可避免的。
構建新型大國關系,首先要跳出這種邏輯推理的思維方法。2014年1月22日,美國《赫芬頓郵報》子報《世界郵報》創刊號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會議上發行的創刊號,刊登了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專訪。習近平在專訪中指出,應該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強國只能追求霸權的主張不適用于中國,中國沒有實施這種行動的基因。
習近平的這種理念既來源于對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實踐發展的經驗教訓的總結,也來源于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學習和提煉。他的多次重要講話,都大量引用《易經》、《老子》、《論語》、《孟子》、《荀子》、《商君書》等經典,強調“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在習近平倡導的“中國夢”、以民為本、以法治國、人與自然和諧一體、新型國家利益觀等重要的治國理念中,都能見到中華歷史文化精華厚重的影響。
所以,照搬西方處理大國關系的邏輯思維方法,掉進修昔底德陷阱的概率較高;而按中華歷史文化的思維則有可能柳暗花明,避免掉進修昔底德陷阱,構建出大國關系的新模式。
相關專題 |
· 《人民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