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龍在宇
2013年05月08日07:56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抓大事、管宏觀”
改善和加強宏觀管理業已形成共識,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哪些宏觀管理職能有待加強,抓大事管宏觀當中又包含哪些具體內容?
《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提出,國務院部門應當從以下方面加強宏觀管理職能。首先是強化發展規劃制訂、經濟發展趨勢研判、制度機制設計、全局性事項統籌管理、體制改革統籌協調等職能。
其次是加強社會管理能力建設,創新社會管理方式。公平對待社會力量提供公共服務,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
最后是加強國務院各部門自身改革,大力推進本系統改革。對已明確的改革職責必須堅決履行,對已確定的改革任務必須堅決完成,對已出臺的改革措施必須堅決落實。
“把這三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就基本實現了抓大事、管宏觀的要求。”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王滿傳評價說。
王滿傳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不可能親力親為去處理好每一件事,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提供基本的服務與秩序,營造一個讓所有人都能公平競爭的環境。這就要求政府通過強化制度機制設計、全局性事項統籌管理等職能,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強化宏觀調控措施的權威性和有效性,進一步維護法制統一、政令暢通。
“中國各地區發展情況千差萬別,政府也應當具備很強的統籌管理與協調能力,從而消除地區封鎖,打破行業壟斷,維護全國市場的統一開放、公平誠信、競爭有序。”王滿傳說。
而無論市場經濟如何發展,政府始終肩負著提供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的責任。“在提供公共服務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借助社會組織、企業的力量,但政府的主體地位是其他任何機構無法取代的”。高小平認為,因此,政府在這些方面的職能,只能加強,不能削弱。這是一個負責任政府理應展現出的擔當。
機構改革方案中關于推進職能加強的內容,也體現了打造服務型政府的改革方向。高小平認為,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服務型政府應該放棄那些不該管的和管得過多的,集中力量管好該管的和沒管好的,為百姓提供更多優質的服務。
改革目標已經明確,如何達成既定目標,考驗著執政者的智慧。宋曉梧對本刊記者表示,實現政府職能的主要手段包括: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等。
“如今碰到有事情發生時,政府往往較多采用行政手段,久而久之甚至產生了依賴性。行政手段的優點是統一集中、迅速有效,在任何時候都不應放棄。但隨著相關職能的進一步加強,政府也應該學會更多地使用經濟手段與法律手段。”宋曉梧說。
上一頁 |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聚焦國務院機構改革與職能轉變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