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劍平
2013年02月07日0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完善初次分配機制是改善收入分配關系的重要基礎
初次分配是指國民總收入直接與生產要素相聯系的分配。任何經濟活動都離不開勞動、資本、自然資源、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建設過程中,破除了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平均主義的分配方式,在初次分配領域中,初步形成了以按勞分配為主體、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新分配制度,有力地調動了各種要素的發展積極性。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總體效率的提高和國民經濟快速發展,與初次分配的體制進步有緊密聯系。
但是,我國初次分配的體制機制仍有許多不完善之處,突出表現為勞動者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過低,就業機會公平仍有諸多不足之處,行業之間、企業內部收入差距較大,還存在勞務派遣引起的同工不同酬現象,有些人通過不正當手段無償或低價占有和使用公共資源而“一夜暴富”。初次分配領域進一步深化改革任重道遠。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實踐都證明,初次分配是一個國家收入分配的重要基礎。OECD國家的基尼系數在再分配前主要分布在0.4—0.5之間,再分配調節后主要分布在0.2—0.35之間,這說明發達國家的再分配機制比較有效。但發展中國家基尼系數在再分配前主要分布在0.4—0.6之間,經再分配調節后變化不大,這說明發展中國家的再分配調節能力較弱。根據國際經驗,在我們這樣一個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如果初次分配差距過大,指望再分配來調節相當困難。因此,完善初次分配機制,在收入分配改革中應該得到高度重視,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
《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對繼續完善初次分配機制提出了9條指導性政策措施,在《若干意見》4個方面總計30條政策措施中占30%。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初次分配制度,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要素配置和價格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政府要在創造機會公平的競爭環境方面更加積極作為,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維護勞動收入的主體地位。9條政策措施都直面人民群眾最關注的突出矛盾,有些政策措施已經具有可操作性,政策實施后可以一定程度解決和緩解一些突出矛盾。但初次分配領域的問題較多,有些問題是計劃經濟遺留的歷史問題,有些問題帶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特殊國情的階段性特征,不可能跨越歷史階段一下子采用發達國家現階段的解決方案。如城鄉二元結構帶來的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過程中一些特殊用工方式和特殊分配方式,今后還將繼續存在,當前應當根據這些特殊用工方式特點在現有基礎上盡量改善分配結果,并在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逐步解決。初次分配領域的諸多問題只有通過促進發展、深化改革來逐步解決,初步分配領域的改革目的是通過提高各種要素參與分配的公平性,進一步調動各種要素發展的積極性,提高經濟發展活力,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聚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