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大好形勢--理論" /> 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大好形勢--理論" />
2013年02月04日08: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黨的十八大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出發,對解決好新形勢下的“三農”問題作出了戰略部署。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深入貫徹落實,努力鞏固和發展來之不易的農業農村大好形勢,奮力開拓“三農”工作新局面。
一、充分肯定農業農村發展的巨大成就
2012年,在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糧食生產實現“九連增”、再創歷史新高,農民增收實現“九連快”、再創歷史紀錄,農村民生又有大的改善,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穩”的基礎、“進”的亮點,也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三農”發展持續向好喜人態勢的承接和延續。
1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出臺了一系列加強“三農”工作的重大舉措,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在中華民族農業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實現大幅增產。糧食生產成功打破豐歉波動的傳統周期,2012年達到11791億斤、比2003年增產3177億斤,連續9年增產、連續6年超萬億斤,時間之長、幅度之大歷史罕見;農業生產成功打破“糧經消長”的傳統格局,棉油糖、果菜茶和肉蛋奶、水產品等全面發展。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長足進展,農業整體素質和綜合效益有了大幅提升。二是農民收入增長創造歷史紀錄。預計2012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800元、比2003年增加5178元,年均增加575元,增幅之大前所未有;年均增長8.6%,增速之快歷史少見。尤其可喜的是,農民收入增速連續3年超過城鎮居民,中西部地區增速普遍超過東部地區,多年期盼的城鄉和區域收入差距縮小的態勢初步呈現。農村貧困人口生存和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三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邁出重大步伐。10年來全國新建改建290萬公里農村公路,解決3.96億人飲水安全問題,新增沼氣用戶3180萬戶。1020萬農戶從首次開展的農村危房改造中受益。農村用電條件大為改善。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基礎設施體系基本建成。生態狀況整體惡化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四是農村社會事業取得突破性進展。農村學生開始接受真正意義上的免費義務教育,農民看病就醫有了基本保障,農民養老方式正在經歷重大轉變,農村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幾千年來廣大農民學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困有所濟的夢想,正在變為現實。五是工農城鄉關系發生深刻變化。公共資源更多向農村配置,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等一體化進程加快,城鄉統一的就業市場基本形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速度加快,城鎮化率超過50%,工業對農業的拉動作用、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日益增強。六是農村社會呈現安定祥和新局面。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得到加強,村民自治制度不斷完善,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扎實推進,黨群干群關系明顯改善,社會治安進一步好轉,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可以說,黨的十六大以來這10年,是農業發展最快、持續向好的10年,是農民得到實惠最多、各項權利擴大落實的10年,是農村面貌變化最大、統籌城鄉發展邁出實質步伐的10年。大家普遍認為,“三農”發展迎來了又一個“黃金期”。農業農村發展的巨大成就,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重要支撐,為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全面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推進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鎮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也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和促進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回首10年歷程,“三農”工作成績來之不易、非同尋常。這10年,干旱、洪澇、臺風、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接連發生,加入世貿組織后農業面臨的競爭壓力驟然加大,國際金融危機爆發蔓延帶來的風險不期而至,農村資源要素約束日益加劇,“三農”工作面臨的困難之多、壓力之重、挑戰之大是多年少有的。我們有力有序有效地加以應對化解,最大程度降低了不利影響和損失。同時我們緊緊抓住工業化、城鎮化大發展和綜合國力、經濟實力大提升的難得歷史機遇,辦了很多事關農業農村長遠發展的大事、關系億萬農民切身利益的好事,很多具有劃時代和里程碑意義,為促進農村又好又快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注入了強大動力。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解讀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