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一次提出建設海洋強國
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部署。實施這一重大部署,對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對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2013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海洋強國研究進行第八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推動我國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21世紀,人類進入了大規模開發利用海洋的時期。海洋在國家經濟發展格局和對外開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角色更加顯著,在國際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競爭中的戰略地位也明顯上升。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擁有廣泛的海洋戰略利益。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海洋事業總體上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這些成就為我們建設海洋強國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們要著眼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陸海統籌,堅持走依海富國、以海強國、人海和諧、合作共贏的發展道路,通過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方式,扎實推進海洋強國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著力推動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發達的海洋經濟是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支撐。要提高海洋開發能力,擴大海洋開發領域,讓海洋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要加強海洋產業規劃和指導,優化海洋產業結構,提高海洋經濟增長質量,培育壯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海洋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努力使海洋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著力推動海洋開發方式向循環利用型轉變。要下決心采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趨勢,讓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有一個明顯改觀,讓人民群眾吃上綠色、安全、放心的海產品,享受到碧海藍天、潔凈沙灘。要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海洋開發總布局之中,堅持開發和保護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并舉,科學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維護海洋自然再生產能力。要從源頭上有效控制陸源污染物入海排放,加快建立海洋生態補償和生態損害賠償制度,開展海洋修復工程,推進海洋自然保護區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展海洋科學技術,著力推動海洋科技向創新引領型轉變。建設海洋強國必須大力發展海洋高新技術。要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努力突破制約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生態保護的科技瓶頸。要搞好海洋科技創新總體規劃,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重點在深水、綠色、安全的海洋高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尤其要推進海洋經濟轉型過程中急需的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開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維護國家海洋權益,著力推動海洋維權向統籌兼顧型轉變。我們愛好和平,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決不能放棄正當權益,更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要統籌維穩和維權兩個大局,堅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相統一,維護海洋權益和提升綜合國力相匹配。要堅持用和平方式、談判方式解決爭端,努力維護和平穩定。要做好應對各種復雜局面的準備,提高海洋維權能力,堅決維護我國海洋權益。要堅持“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方針,推進互利友好合作,尋求和擴大共同利益的匯合點。
22.第一次提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不受約束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約束權力的最有效辦法是靠完善的制度。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反腐倡廉建設,特別強調要發揮制度在反腐倡廉中的重要作用。他認為,實現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依靠制度的保障,因為制度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要加強反腐倡廉黨內法規制度建設,讓法律制度剛性運行,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經常出現的問題要從規律上找原因,反復發生的問題要從制度上去想辦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關鍵是要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要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提高反腐敗法律制度執行力,讓法律制度剛性運行。要加強對典型案例的剖析,深化腐敗問題多發領域和環節的改革,最大限度減少體制缺陷和制度漏洞,通過深化改革不斷鏟除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23.第一次提出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單靠某一個或某幾個部門往往力不從心,這就需要建立更高層面的領導機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這是為了更好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保證改革順利推進和各項改革任務落實。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是:統一部署全國性重大改革,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協調各方力量形成推進改革合力,加強督促檢查,推動全面落實改革目標任務。
24.第一次提出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會議強調,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作風如何,對黨風政風乃至整個社會風氣具有重要影響。抓作風建設,首先要從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以良好黨風帶動政風民風,真正贏得群眾信任和擁護。要下大決心改進作風,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會議一致同意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規定要求,中央政治局全體同志要改進調查研究,到基層調研要深入了解真實情況,總結經驗、研究問題、解決困難、指導工作,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多同群眾座談,多同干部談心,多商量討論,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切忌走過場、搞形式主義;要輕車簡從、減少陪同、簡化接待,不張貼懸掛標語橫幅,不安排群眾迎送,不鋪設迎賓地毯,不擺放花草,不安排宴請。要精簡會議活動,切實改進會風,嚴格控制以中央名義召開的各類全國性會議和舉行的重大活動,不開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會,未經中央批準一律不出席各類剪彩、奠基活動和慶祝會、紀念會、表彰會、博覽會、研討會及各類論壇;提高會議實效,開短會、講短話,力戒空話、套話。要精簡文件簡報,切實改進文風,沒有實質內容、可發可不發的文件、簡報一律不發。要規范出訪活動,從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發合理安排出訪活動,嚴格控制出訪隨行人員,嚴格按照規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資機構、華僑華人、留學生代表等到機場迎送。要改進警衛工作,堅持有利于聯系群眾的原則,減少交通管制,一般情況下不得封路、不清場閉館。要改進新聞報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會議和活動應根據工作需要、新聞價值、社會效果決定是否報道,進一步壓縮報道的數量、字數、時長。要嚴格文稿發表,除中央統一安排外,個人不公開出版著作、講話單行本,不發賀信、賀電,不題詞、題字。要厲行勤儉節約,嚴格遵守廉潔從政有關規定,嚴格執行住房、車輛配備等有關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規定。會議強調,制定這方面的規定,指導思想就是從嚴要求,體現從嚴治黨。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關系黨和人民事業成敗。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帶頭改進工作作風,帶頭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帶頭密切聯系群眾,帶頭解決實際問題。各地區各部門要嚴格按照本規定,結合實際情況,制定貫徹落實辦法,狠抓落實,切實抓出成效。各地區各部門要嚴格執行本規定,每年年底對執行情況進行專項檢查,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要定期督促檢查,每年年底通報執行情況,并向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中央政治局會議匯報執行情況,對違反規定的要進行處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把監督執行本規定作為改進黨風政風的一項經常性工作來抓。審計部門每年要對各地區各部門會議活動等經費使用情況進行審查。
25.第一次提出正確評價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
2013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從六個時間段分析了社會主義思想從提出到現在的歷史過程,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講話不僅有助于人們更加科學地認識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為正確看待和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提供了更加明確的指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是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在共和國歷史上,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帶領我們黨和我國人民經過浴血奮斗創建了新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取得社會主義建設偉大成就。這些,都為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物質、制度條件。在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中,也有過失誤,走過彎路,甚至犯過搞“文化大革命”這樣的大錯誤。但把改革開放前社會主義實踐探索中出現的挫折與失誤無限放大,則是錯誤的和有害的。二是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在共和國歷史上,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國家快速發展起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來,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如果我們黨當初沒有果斷決定實行改革開放,并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中國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大好局面。這個論斷是完全符合歷史事實的。
相關專題 |
· 理論書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