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延風 李建偉
2014年03月18日07: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近年來,我國就業總量壓力趨于緩解,但結構性矛盾和就業質量問題突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把2014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確定為7.5%左右,是兼顧了需要和可能、兼顧了經濟與就業的適度合理選擇。就業是民生之本,今年政府將繼續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著力解決大學生就業和下崗職工再就業等結構性矛盾,通過深化改革、提升就業質量,未來我國就業將是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
我國就業領域成就巨大
就業是民生之本。作為人口大國和發展中國家,就業一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多年來,我國政府一直把擴大和保障就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一方面,努力推進經濟增長,以增長帶動就業;同時,針對發展過程中面對的各種就業壓力和矛盾,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積極就業政策,有力地保障了就業。
一是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就業形勢保持了總體穩定。基于長期發展積累的總量優勢和積極的就業政策,我國就業形勢仍保持了總體穩定狀態,登記失業率近年來一直保持在4.1%左右的低位。二是就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長期困擾我國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得到全面緩解。第一產業就業比重已經由改革開放初期的7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30%左右,二、三產業成為就業的主要領域,且對新增就業的貢獻還在穩步提升。在這一過程中,數以億計的農村勞動力實現了向二、三產業和城鎮的轉移。三是就業質量不斷提高。主要表現為勞動就業的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勞動者的擇業自主性不斷增強;工資水平穩步提升,各種社會保障覆蓋面全面擴大;全面強化了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勞動關系逐步改善。
繼續以保持經濟適度增長確保就業穩定
過去相當長一個時期,我國就業領域的主要矛盾是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總量矛盾。這也是過去很多年政府不得不確立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目標,必須以總量增長來保障就業增長的主要原因。
從當前及未來的趨勢看,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我國的勞動力總供求關系已經開始出現比較明顯的變化。一方面,從勞動力供給情況看,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從2012年開始出現了絕對數量的下降,根據人口發展規律,未來較長時期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還將繼續下降。另一方面,經濟增長對就業的貢獻能力依然較強。主要是我國目前經濟總量已經很大,即使經濟增速略有下降、勞動生產率提升等會降低對就業崗位增長的貢獻,但只要經濟保持適度增長,仍會對就業崗位增長形成拉動。近幾年的就業態勢已經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如2010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速持續放緩,但就業總量仍然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勞動力總供求關系的變化,意味著我國在經濟增長速度選擇上有了相對更大的空間,可以承受經濟增長速度目標適度下降的壓力,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但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盡管勞動力總供求關系已經開始發生變化,保持經濟適度、穩定增長以確保就業穩定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方面,雖然勞動力總供求關系已經開始發生變化,但我國勞動力供給總量依然非常巨大,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高達9.3億。在不少領域,就業不充分、不穩定等問題仍很突出。大學生就業、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以及城鎮大齡、低技能勞動者就業和失業下崗人員再就業等壓力依然很突出。這一基本現實決定了經濟仍必須保持適度增長,因為勞動力基數大,一旦經濟出現較大幅度波動,就會對就業的絕對量產生較大影響。
另一方面,從我國經濟結構和經濟運行的現實情況看,不同行業、產業以及區域間經濟關聯性非常強,特定領域或重要行業的大幅波動,很可能產生連帶效應,并對整體就業狀況形成重大影響。未來幾年是我國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攻關期,個別領域、個別行業難免會出現較大波動,在這種情況下,也必須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尤其是投資、出口以及國民經濟支柱行業的穩定,以保障改革與轉型的順利推進和就業與社會穩定。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把2014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確定為7.5%左右,與前些年相比,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有所下調,就是考慮到了就業總量壓力已經出現緩解,同時,也在穩定就業前提下給體制改革和結構調整留出較大空間。另一方面,下調的幅度并不是特別大,也有利于平穩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的調整,兼顧了需要和可能,兼顧了增長和結構調整,兼顧了經濟與就業,是一個適度合理的選擇。
下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