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肯定的是,我們在解決這些難題的過程中,并未發生過西方國家所經歷的世界大戰和經濟危機兩種極端情況。在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時間里,我們通過卓有成效的制度、機制和政策上的調整和改革,解決了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又一個難題,而且我們幾十年來能夠保持住持續快速的增長態勢,本身就是非常不易的,這正充分說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相對于資本主義制度的優勢性。3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實踐及帶來的偉大發展成就充分證明了,雖然歷經一個又一個的風險和挫折,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勢頭從未減弱,這不但讓某些西方的專家和學者跌破眼鏡,就是所謂的經濟學大師也難以破解其中的奧秘。什么“威脅論”、“崩潰論”、“悲觀論”等等,在中國沒有一個能夠成真。
30多年來,中國猶如一艘劈波斬浪的巨艦,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昂首前行,因此作為中國的人民,決不應該被那些“唱衰”者所蠱惑,而是應該為此而感到自豪,為中國經濟的繼續向前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作為中國的人民,更不能自甘墮落,甘當中國經濟的“唱衰”者,一味地放大我們在發展進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問題。
三、“唱衰論”的善意提醒
雖然對于大多數的“唱衰論”而言,都是有意地對中國的經濟進行誹謗,但是應該說,這其中也不乏少數人的善意提醒。不公平競爭、房地產泡沫,以及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供應瓶頸等一系列的現實問題,確實是我們在經濟發展進程中所面臨到的。而且這些現實問題的存在,也將可能會使得中國的高速增長周期在今后告一段落。然而,如果依此就斷定中國的經濟增長奇跡即將成為歷史甚至在2020年前就將爆發經濟危機,似是為了博得眼球關注的國際炒作,并且過于聳言聽聞。
實事求是地講,對于中國經濟的轉型和升級而言,實際上是一個鳳凰涅槃的過程,因此在這一過程中,必然會引發生產方式改變、產業布局重構、利益分配調整等一系列的重大變化,同時也可能導致資源環境約束強化、科技創新能力不強、農業基礎薄弱、投資消費關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產業結構不合理、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并存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因此從近幾年來看,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確實有所回落。但是如果用“熄火”和“崩潰”等詞來形容中國未來的經濟走向,顯然是不盡合理的。
當然,這里面還有另外三點原因:首先,從歷史縱深上來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和經濟體能夠在幾十年的時間內連續保持近兩位數的高增長速度。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向前推進,中國已經進入到了中上等收入水平國家的行列,客觀規律決定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將會出現一定的下滑。也就是說,即便中國的經濟增速在今后下降并保持在個位數以內,那么其也是一個合理和正常的現象,并不是發生了所謂的“硬著陸”, 相比之下,將其定義為“次高速增長”更為合理;其次,無論是從長期來看,還是從中短期來看,中國的經濟都不會重蹈類似于日本所謂的20年間“無增長”的覆轍,因為中國當前所面臨的國際和國內環境與當時的日本不同;再次,更為重要的一點是,盡管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國際環境越來越嚴峻,但是在中國的國內,未來促使中國經濟實現較快增長的潛在因素還有很多,因為在解決系列問題的同時,我們實際上也在為中國今后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例如,目前中國的財政赤字和總體債務水平都不高,財政貨幣政策還有很大的空間,中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正在加速推進,中國的城鎮化在今后仍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的體制改革、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步伐正在不斷加快,中國的勞動力素質在今后仍具有很大的改進和提升空間,中國的居民消費水平在今后仍有進一步的增長空間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