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牢騷——“闖紅燈關你們什么事”
在北京集中整治的近一個月時間里,交管部門在各個主要路口配備了大量交警及協管人員,“中國式過馬路”現象有所遏制。但記者發現,在有的路口,只要交警一下班,紅燈依然無法讓多數行人停下過馬路的腳步。
“我闖紅燈我愿意,關你們什么事兒,撞死我也不找你。”在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與魏公村路交叉路口,面對記者的詢問,一位闖紅燈的老大娘理直氣壯地說。該路口的交通協管員告訴記者,闖紅燈人群中一般以老年人居多,而在上下班高峰時間,則以青年人闖紅燈為主。
“‘中國式過馬路’是集體破壞規則,背后是國人的‘法不責眾’觀念,以及從眾的‘羊群效應’。加之貼上‘中國式’的標簽,表面上使這種普遍違法行為更具合理性。”張長青說。
交通運輸部管理干部學院教授張柱庭分析認為,大多數行人交通安全意識尚停留在農耕社會“想怎么走就怎么走”的層面,誤以為交通規則不是交通法律。同時,相關部門執法不嚴,“有時管,有時不管”“城市管,鄉下不管”等選擇性執法現象依然存在,無疑助長了行人的違法行為。
而交管部門也有苦衷。北京市交管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與機動車不同,交管部門很難用高科技手段對行人實現有效約束與監督。此外,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城市人口數量增長,執法過程中,警力配備不足、行政成本過高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采訪中,有不少群眾向記者反映,有的道路交通信號燈配時不合理,交通基礎設施不完善,過街天橋、地下通道較少,交通規劃不合理,缺乏人性化,機動車與行人爭“路權”,讓他們不得不“闖紅燈”。
對此,北京市交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4月8日前,已對全市150個主要路口的交通標志、交通信號燈配時及其他交通設施進行修復或完善。下一步,將對全市路口的過街設施、信號燈配時等進行摸排和合理設置,為行人、非機動車安全文明通行創造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