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利合一的價值觀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世界上少數國家日子過得好,不如大部分國家日子都過得好。少數國家更不能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國及其人民的痛苦基礎上。在非洲的訪問以及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中,習近平提出以正確的義利觀作為中國構建與周邊國家以及廣大發展中國和新興國家合作共贏新型國際關系的指針。習近平指出:“義,反映的是我們的一個理念,共產黨人、社會主義國家的理念。這個世界上一部分人過得很好,一部分人過得很不好,不是個好現象。真正的快樂幸福是大家共同快樂、共同幸福。我們希望全世界共同發展,特別是希望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贏原則,不搞我贏你輸,要實現雙贏。我們有義務對貧窮的國家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有時甚至要重義輕利、舍利取義,絕不能惟利是圖、斤斤計較。”
和平發展是世界大義,合作共贏是世界大利,兩者并育不害,相輔相成。零和思維、相互踩踏思維、干涉說教思維、有你無我思維,根本上妨礙著新型國際關系的構建。當前國際政治存在許多風氣不正的地方,最大的缺失就是道義,哪個新興新型大國能夠在道義上為世界逐步樹立“正”的風氣和標準,哪個國家就能聚攏巨大的軟實力資源。全球化所以遭遇重挫,原因之一是重私利輕大義,少數人得利,大多數人失利,沒有互利共贏的結果。經濟全球化版本要升級,也需要堅持正確的義利觀指導。義利失衡是當前世界的一大特點。總之,義利觀的提出為構建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提供了價值指導,也豐富了中國特色外交理論的核心價值體系。
和諧共生的秩序觀
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構建和諧共生的國際秩序,同其他國家一起走和諧共生的發展道路,是新中國外交一以貫之的目標,也是新時期中國在有關世界秩序問題上的思考之一。在會見21世紀理事會代表的講話中,習近平指出 “中國愿同其他國家一起走和諧共生的發展道路”。不走對抗的絕路,不走沖突的老路,要走和諧共生的新路,建設一個包容有序的和諧共生世界,是中國對國際秩序的追求。
習近平關于和諧共生的秩序觀的論述層次豐富。習近平在多個場合闡述了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周邊國家和新興國家命運共同體思想,強調要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這些國家落地生根;在大國關系尤其是中美關系層面,提出要構建不對抗、不沖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在大小國家關系上,例如在拉美加勒比訪問中,強調構建大小規模不同的國家之間的新型關系;在地區合作問題上,提出政治溝通、經貿暢通、交通聯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的地區合作共生新理念。
當今世界,文明與文明之間、國與國之間、各國人民之間、大國與大國之間、大國與小國之間、人與自然以及人與社會之間,都需要探索和諧共生的發展之道。和諧共生恰恰是在尊重差異和多樣基礎上,為多樣文明學會共處指出了一條出路,體現了一個文明大國、東方大國、負責任大國、社會主義大國在世界秩序問題思考上的智慧貢獻。
(作者為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教授)
相關專題 |
· 《人民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