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記者薛惠娟 記者苑旭森
張筍為患者檢查身體
我要回到工作崗位上,因為我的病人還需要我
“張醫生是我父母的救命恩人。”“張醫生是我們全家的恩人。”……這些樸實的話語,是患者對張筍最高的褒獎,而這些褒獎則來自張筍十幾年如一日,視患者如親人的真情付出。她心里時刻裝著病人,只要患者需要,她都會提供自己的電話號碼。無論白天黑夜,患者打來的電話、發來的短信,她都會接聽、回復。
“對醫生來說,第一位的事,就是讓病人恢復健康。”張筍常說,多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理解他們,體諒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溫暖。正因為如此,她能夠體恤病人的不易,想方設法幫著他們省錢。從醫17年以來,張筍已將近百位疑難病患者從死亡線上拉回來,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評。
但誰都沒有想到,有一天,張筍也成了一名重癥腦癌患者。
2012年6月24日,是張筍生命的轉折點。正在查房的她突然失語,有兩分多鐘不能說話。經過CT檢查,腦部出現異常。身為神經內科醫生的她,很清楚自己的病情。她藏起了診斷書,瞞著家人,邊工作邊吃藥觀察,出診、查房從沒落下。
直到2013年1月份,腦部異物擴大。2月份她的病被確診為膠質細胞瘤,必須接受手術。但就在手術的前一天,張筍仍然像往常一樣查房,仔細囑咐著每一位病人家屬。直到快下班時,張筍仍不忘把自己負責治療的23個病人的情況一一向同事說明,并囑托同事幫她值第二天的班。
手術后,院領導去看望她時,她心里牽掛的不是自己,還是她的病人:“我還有23個病人,身體好一點,我就要回到工作崗位上……”
手術后不久,身體稍微恢復些,張筍就要求回科里上班,“因為我的病人還需要我”。
接下來的日子,接診、查房,和同事一起到部隊和老區巡診,張筍像患病前一樣過得快樂充實。直到2013年11月29日,上午她照常上班,下午病例討論,不料晚上回家后癲癇發作,再次被送到了醫院……
目前,已經出院的張筍又恢復了之前的工作生活狀態,每天仍會按時去醫院看望她的病人……
【夢想宣言】我想趕快好起來,馬上投入到工作當中,為患者的健康服務,同時也希望醫患關系能和諧起來,像一家人一樣。
【基本資料】
張筍,現為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神經內一科副主任。2012年6月,年僅41歲的她患上了腦部膠質瘤。2013年2月手術后不久,又回到臨床一線工作。從醫17年,她始終堅持“作為一名醫生,技術很重要,但良心更重要”的信念,對患者認真負責,從沒出過一次差錯,從沒受到一次投訴,在廣大患者中留下了“微笑天使”的美譽。她兩赴非洲,參加利比里亞維和、“和平天使—2009”中國-加蓬人道主義醫療救援聯合行動等重大衛勤保障任務,用實際行動履行著軍人的職責。
相關專題 |
· 中國夢·我的夢——全國百家網站尋找追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