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記者 劉釗汐
【人物簡介】
周揚,云南省昆明海關現(xiàn)場業(yè)務處科員。2008年父親身患肝硬化,病情不斷加重,周揚決定“捐肝救父”,并最終將50%的肝臟移植給父親。他認為:“是父母親給了我生命,為了挽救父親的生命,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要盡到百分之百的努力,只有盡力了才安心。”周揚“捐肝救父,感恩盡孝”的義舉在全國海關引起了巨大震動,然而身體恢復后的他選擇了默默回到自己的崗位,并在隨后的工作中屢創(chuàng)佳績。作為海關工作人員,周揚的工作主要是緊盯X光機屏幕,這樣一份“枯燥”的工作,卻是在為國家守大門。周揚始終謹記一位前輩的教誨,毒品戰(zhàn)爭不僅是海關的戰(zhàn)爭,更是一場捍衛(wèi)國家利益的戰(zhàn)爭,是每一位中華兒女都應盡的責任,更是我們海關關員的歷史責任和光榮使命。工作僅幾年,周揚已四次獲得三等功,其中三次都是查獲毒品。
【夢想宣言】如今,求學時上海海關學院石碑上刻著“關魂”已深深刻在我的心里。盡管身處祖國最南端中越邊境,但我的心始終與國家的利益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我在用愛崗敬業(yè)、恪盡職守書寫著自己的青春,在海關事業(yè)上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這就是我的中國夢。
“人與人之間的能力可能會有差別,但我相信這個差別是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的,真正決定你是否做成一件事兒的,是你的態(tài)度,所以態(tài)度決定一切。”周揚在“奮斗的青春最美麗”分享會上這樣說。
初見周揚,很難想象這個臉龐清秀、聲音輕柔的年輕海關關員,有著捐肝救父的勇氣,又是位沖鋒在一線的緝毒英雄。
周揚出生在昭通彝良一個普通家庭,他自認為從小不算聰明,學習成績也不算拔尖,但心里卻藏著一股勁兒,那就是告訴自己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比別人認真努力,只要認真去做了,就沒有做不好的事情,這樣才能彌補和強者之間的差距。
2007年7月,周揚從上海海關學院法律系國際經濟法專業(yè)畢業(yè)后,考入了云南昆明海關所屬的河口海關行郵科工作,并擔任了團總支書記一職。工作近五年來,他四次榮獲個人三等功,去年四月被共青團云南省委授予“云南省優(yōu)秀共青團干部”稱號。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笑容燦爛、彬彬有禮”的周揚的內心卻守著一個痛苦的秘密。早在2008年8月,周揚的父親就因為肝臟硬化,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病情不斷惡化,挽救生命的辦法只有“肝臟移植”。
當社會對“80后”有所疑慮的時候,就是這樣一個熱情開朗的80后年輕人,為報父母養(yǎng)育之恩,在父親病重時,24歲的他毅然作出捐肝救父的決定,將自己50%的肝臟移植給了患肝硬化的父親。周揚告訴記者,人不管學習和工作,歸根結底都是為了生活、為了家庭,作為家庭的一員,他認為這只是件“分內之事”。
“關鍵時刻不幫父親,還算兒子嗎”
2011年8月7日,周揚的父親周朝銀因肝硬化引發(fā)消化道大出血而被緊急送往醫(yī)院救治,并被診斷為終末期肝硬化導致的消化道靜脈高壓大出血,肝功能散失殆盡。當看著渾身是血躺在床上的父親,家境并不富裕的周揚知道,付高昂的費用為父親尋找健康的肝臟,暫時又無法找到肝源,對他們的家庭是一個奢望,他唯一能救父親的辦法,就是捐出自己的肝臟。周揚找到醫(yī)生,作出了捐肝救父的決定。周揚向母親毅然說出了自己的決定,母親在此時經歷了一個女人最難的階段:一邊是年僅48歲的丈夫病入膏肓,一邊是24歲的愛子要“捐肝救父”。然而,一切都已無從選擇。
周揚是獨子,家里是普通的工薪家庭,生活上、費用上的巨大壓力都壓在他一個人身上。周揚對母親說:“作為兒子在關鍵時刻都不幫父親一把,那還算兒子嗎?”面對無奈,母子抱頭痛哭。之后的他開始四處收集醫(yī)療資料,通過各種渠道了解父親的病情,甚至在交女朋友時首先就說他要“捐肝救父”,要女朋友慎重考慮。
2011年10月9日,周揚向母親揮揮手,從容走進手術室,父子倆分別進入了不同的手術室,手術進行了20多個小時。術后的周揚極度虛弱,聽到移植成功的消息,他非常興奮,并叮囑大家:“一定不能讓爸爸知道是誰捐出的肝臟。否則,爸爸會受不了的。”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最終,周揚50%的肝臟沒能救活父親。在經歷了肝臟移植、病危搶救、膽瘺治療等三次大手術后,父親終因身體虛弱引發(fā)并發(fā)癥,器官衰竭,2012年3月18日,周揚的父親帶著兒子贈予他的最后的禮物離開了人世。可對于周揚來說這絕不后悔,周揚說:“是父母親給了我生命,為了挽救父親的生命,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要盡到百分之百的努力,只有盡力了才安心。”
周揚“捐肝救父,感恩盡孝”的義舉,在全國海關引起了巨大震動,認識的、不認識的人都被感動了。然而康復后的周揚默默回到了自己的崗位并屢創(chuàng)佳績。
不因平凡而碌碌無為
周揚說,人不能因為平凡而碌碌無為,在工作和家庭兩方面,他將把做好本職工作、擔任好家庭角色、堅持自己的風格、保持自己真誠和善良的品質做到底,繼續(xù)做周揚。
“我小時候從沒看到過海,也不知道海關是什么。”而在周揚進入上海海關學院、望著刻有“關魂”石碑的那一刻,他知道了,穿上海關制服,他將成為一名年輕的國門衛(wèi)士。“作為一名國門衛(wèi)士,就是要把手好國門,不能讓損害祖國利益的東西混進來。”周揚在海關工作的經歷,就源起于這份使命與責任。
畢業(yè)后,他在云南省河口海關從事旅客檢查工作。河口海關位于中國、越南邊境,是我國西南口岸海關,“同學們都叫我‘云南關’,我感覺那是一份責任。”
正式入關前,周揚在拱北海關實習。“當時指導我的師傅是緝毒英雄,每次遇到可疑的嫌疑人,都會帶上我并將許多技巧和心得教授給我。”2008年12月,周揚正式成為河口海關關員,跟師傅的耳濡目染讓周揚對查緝毒品產生了興趣,剛到工作崗位就躍躍欲試。一次,周揚問同事,“我們河口海關以前查到過毒品嗎?”他說,“沒有,河口口岸不可能有毒品。”周揚不肯放棄,“肯定有!你等著,我一定查獲一起毒品給你看!”周揚躍躍欲試,也想像師傅那樣在旅客檢查中查獲毒品。
四次三等功,三次都是查獲毒品
緊盯X光機,發(fā)現(xiàn)可疑物品是旅檢工作的要求,周揚卻并不滿足于此。“X光機是有死角的,為了突破局限性,我在旅客入關前就仔細觀察。”
入職兩周后的一天,周揚發(fā)現(xiàn)一名年輕女子在中越大橋上徘徊,并試圖從貨物入關通道過關。“看她神情恍惚、猶豫不決,我迅速將她列為重點檢查對象。”周揚和同事一起,從該女子的行李包夾層內查獲毒品海洛因1874克。周揚因此榮獲三等功,可申報三等功的材料還未寫完,又出現(xiàn)了新的案件。
5天之后,在旅檢中,一名女子的行李通過X光檢查時并沒出現(xiàn)問題,但周揚卻通過該女子的護照,發(fā)現(xiàn)她從菲律賓飛到馬來西亞,只在馬來西亞停留了一天,便直接飛往越南河內,第二天就馬不停蹄地到達河口。肯定有問題!之后通過檢查,從該女子通過貼身衣物內查獲毒品海洛因644克。
“雙眼緊盯X光機屏幕,不出兩個小時,眼睛就會非常疲勞。”而就是這樣一份“枯燥”的工作,是在為國家守大門。
由于工作的敏感性,在一次執(zhí)勤中,周揚在熙攘的人流中鎖定了一名入境的越南籍男性邊民。他出來旅游卻沒有攜帶任何行李物品,但直覺告訴周揚,他有問題。當他經過海關檢查通道時,周揚迎上去輕輕拍了一下他的背,觸摸到其腰部藏有東西,經過檢查,查獲纏繞在男子腰部、背部的黃金6塊,共計11.25公斤,價值人民幣255余萬元,創(chuàng)下了昆明關區(qū)旅檢渠道查獲物品案值之最。
還有一次,周揚和一名剛進關的同事在口岸執(zhí)勤,發(fā)現(xiàn)X光機圖像有異樣,周揚覺得,這個中國籍女子重大嫌疑!接著周揚對她的行李進行了詳細的檢查,終于在7件床上用品紙板內夾層查獲毒品海洛因6766克,這也是河口海關查獲毒品最多的一次。
堅持讓夢想更加清晰
“工作其實就是一個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的過程。”日積月累,周揚形成自己的一套“提前布控,篩選重點,一看二問三檢查”的工作方法。
周揚說:“苦練基本功是成功的先決條件。”所以,日常工作中,周揚遇到一些特別的X光機成像,或是一個特殊國家或地區(qū)的簽章時,他都會用手機把它拍下來,把這些信息累積起來。周揚說:“有一次,我還拿自己的行李箱‘開刀’,自己動手做夾層,并用面粉代替毒品跟科內同事一起研討行李藏毒藏匿方法和過機圖像,多想、多做、多總結、多準備,培養(yǎng)出一種意識,一種敏感性,一種工作上的第六感。”
“有人會問我,查獲走私、特別是毒品走私要冒著一定風險,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你?”一位長期戰(zhàn)斗在緝毒戰(zhàn)線上的老同志的一番話,讓周揚終身難忘。他說,毒品戰(zhàn)爭不僅是海關的戰(zhàn)爭,更是一場捍衛(wèi)國家利益的戰(zhàn)爭,是每一位中華兒女都應盡的責任,更是我們海關關員的歷史責任和光榮使命。而這就是海關的關魂!“如今,求學時上海海關學院石碑上刻著‘關魂’已深深刻在我的心里。盡管身處祖國最南端中越邊境,但我的心始終與國家的利益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我在用愛崗敬業(yè)、恪盡職守書寫著自己的青春,在海關事業(yè)上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這就是我的中國夢。”
相關專題 |
· 中國夢·我的夢——全國百家網站尋找追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