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武侯區洗面橋東一街有這樣一家包子店,它由2名“海歸”、2名在美留學生和1名西南交大的畢業生共同創辦。其中一名成都的“海歸”女孩盧懷抒說:“我們只是到國外上了幾年學,接觸了幾年外國的文化而已,沒什么不同。如今賣包子,聽到老奶奶稱贊比上班的成就感強。”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預計,今年將迎來史上最大海歸潮。關于選擇回國工作,大多數“海歸”稱是為了家人。然而,回國后他們又將繼續著怎樣的夢想?也許這家包子店會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示。
細節考究:專業設計菜單隔段時間更新
“海報隔段時間要更換一次,菜單也要更新”
昨日16時,記者來到洗面橋東一街,并不算長的一條街道,大大小小聚集了幾十家店鋪。盧懷抒和朋友們開的“元氣鮮汁手工包”店面內,白色搭配橙色的裝修,看起來清新醒目。
頭戴白色面點師帽子的師傅正在揉著面團,將一個個包好的包子仔細地放在蒸格上面。店里面老板只有謝詩瑜一人,她是一位27歲的臺灣姑娘,個子高挑,是盧懷抒在美國時的大學同學。2011年畢業后,謝詩瑜曾回臺灣從事過設計相關的工作,如今在包子店里負責門店的全部設計,“門店LOGO和海報的設計。像這些海報,隔段時間要更換一次,特別是菜單也要更新。”
17時30分,天色漸暗,接近晚飯時間,包子店的生意一下子好起來。謝詩瑜穿上工作服、系上圍裙,站在收銀臺前,“兩個鮮肉包兩個饅頭,一共5塊5。”雖然來成都已經有一段時間,但謝詩瑜因為不熟悉四川話,聽起來有些吃力,旁邊一位請來的收銀員在一邊幫襯著她。
18時10分,采購原材料的盧懷抒和衛濤回來了,他們到城北的五塊石采購了一套蒸籠和其他原材料回來。
一拍即合:聚會閑聊開店先從調查入手
“成都的連鎖包子店,大都是安徽人、湖北人開的”
停好車子,幫著送貨的伙計們卸貨,個子有些瘦小、一頭短發的盧懷抒卷起衣袖,干練地做著這一切。
今年7月的一天,盧懷抒在謝詩瑜的介紹下,認識了衛濤、蔡鄭宇、黃柳蓉。后來五人相約聚會,“大家聊得很開心,天南海北地聊,最后聊到了早餐。”盧懷抒從國外回來,見到成都大街小巷全是面店,覺得如今城市生活節奏很快,吃面比較浪費時間,并且不放心食材,“也記不清是誰提出的開包子店這個主意,大家一拍即合,聊到了凌晨1點。”“想了兩天,我們還是決定要開店。”盧懷抒說,接下來,5個人開始做全面的市場調查,“像成都的連鎖包子店大都是安徽人、湖北人開的,而且還是些在銀行工作的,幾乎沒有專注從事這個行業的。”
5個人還主動在早晚高峰期,到其它包子店觀摩,“按每半小時記錄他們的客流量,做調查報告。”
經過近兩個月的調查,盧懷抒和小伙伴們制作了一份詳細的創業計劃書,并在這期間找到了鋪面,“當時是想申請YBC中國國際青年創業計劃的創業資金,從整個項目的優勢、市場、競爭對手、定價、發展等填寫了一份詳細的計劃書。”
說干就干,5個人每人投資幾萬元,正式開起包子店。
目標長遠:包子店企業化運作開連鎖店
“我們只是到國外上了幾年學,接觸了幾年外國文化而已”
目前,包子店已經運營了半個月。據盧懷抒介紹,包子店已開通微博、微信和QQ群,他們每個月會征集網友們的意見,由網友們投票選出最想吃的新口味。
目前,盧懷抒、謝詩瑜、衛濤親力親為地學習著做包子,“但還沒學會。”
現在他們的包子店每天能賣上千個包子,“這個跟我們的前期規劃差不多。”盧懷抒說,她每次和父親經商的朋友談到包子店,他們都很支持,“我媽也覺得這個包子店比較實在。”
謝詩瑜和衛濤辭掉了以前的工作專心經營包子店,盧懷抒和小伙伴們想要把這家包子店做成連鎖店,企業化運作,“我們也不會好高騖遠,等這家店正常流程理清楚了,我們就開下一家。”
談到“海歸”,盧懷抒說:“可能大家的印象就是說中文的時候夾著英文單詞,其實我們只是到國外上了幾年學,接觸了幾年外國的文化而已,沒什么不同。如今賣包子時,聽到老奶奶稱贊比上班的成就感強。”
夜幕降臨,盧懷抒和小伙伴們清理著剛采購到的材料,“這是納米的隔板,蒸出來的包子不粘鍋,更好看一些……”
■5人分工
【線下】負責采購原材料,收銀,管理包子鋪等工作。
盧懷抒,1988年出生,成都人,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 (被稱為世界上最早也是最
好的新聞學院)本科畢業,專業廣告學。
謝詩瑜,1986年出生,臺灣人,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本科畢業,專業平面設計。
衛濤,1988年出生,西南交大本科畢業,專業經濟學。
【線上】負責店鋪微信、微博推廣等工作。
蔡鄭宇,1987年出生,美國在讀博士生,專業經濟學。
黃柳蓉,1987年出生,美國在讀研究生,專業媒體策劃。
■人物特寫 招聘師傅被取笑不懂行
盧懷抒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成都姑娘,大學時考托福留學美國,就讀于密蘇里新聞學院廣告學專業。2010年,大學畢業后,盧懷抒順利地進入俄亥俄州的一家廣告公司工作,一年后回國。
最初跟父母提起回國時,盧懷抒的母親十分反對。盧懷抒說,當時在美國的月薪也有幾千美金。回國后,盧懷抒開了一家科技公司,主要做一些手機應用、網絡視頻的相關工作。
自萌生了開包子店的想法后,盧懷抒的生活開始變得不那么輕松,“前期完全不了解這個行業,要學的東西非常多。”就連招聘面點師傅,他們還被應聘的師傅們鄙視過,“應聘來了很多師傅,有些比較熟練的老師傅認為我們原材料用得太好,說我們不懂這行。”
如今,早上盧懷抒和謝詩瑜5點半就得起床,作為男生的衛濤更是4點就得起來磨豆漿,“以前晚上不熬夜睡不著,現在回去八九點就困了,每天我們就像救火隊一樣,這里剛處理完,那里的問題又出現了。”
但盧懷抒覺得這段日子雖然辛苦,但也開心。(四川在線記者 鐘帆 攝影 方煒 實習生 康祎庭)
夢想宣言——沒有什么比腳踏實地地做夢感覺更好的了,我們想把包子店做成連鎖化經營的早餐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