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秀
善于用大白話、大實話和群眾語言深入淺出、解惑釋疑。大家普遍感到,習總書記講話最鮮明的一個語言特色是口語化、接地氣。他經常用一些很直樸、很簡單的大白話、大實話,特別是一些普通干部群眾聽得懂、記得住,有濃郁生活氣息的話來表達思想,包括還經常會用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民間諺語、歇后語、網絡用語,會用一些形象化的比喻,等等,這樣的大白話俯拾皆是。比如,他用“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這樣樸實無華的話來闡明每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用“塊頭大不等于強,體重大不等于壯,有時是虛胖”來比喻說明只有經濟總量而沒有先進科學技術支撐是不夠的;用“益智補腦”來比喻學習;用“缺鈣”“軟骨病”來比喻理想信念的缺失;用“玻璃門”“彈簧門”來形容阻礙民間投資的體制障礙;用“墻頭草”“推拉門”來描述干部隊伍中的好人主義,等等。他講改革要辯證施治,“既要養血潤燥、化瘀化血,又要固本培元、壯筋續骨”;講樹典型不能用“開小灶”“吃偏飯”的方式來催生;講一個國家發展道路的選擇,“鞋子合不合適,自己穿了才合適”。甚至像當年毛澤東說有新聞也還有舊聞的句式,他提出,“‘一般’如果沒有硬杠杠,最后都成了‘二般’了”。他講,“我們手里捏著一把好牌,一定要有好牌打成為好局的自信”。他還講,“做群眾工作,我們共產黨本來就是拿手的”。類似“一把好牌”“拿手的”這樣極具口頭語的用詞和表達,遠比那些“打磨”過后工工整整的大話更生動活潑,更具生活氣息。這些很接地氣的群眾語言,輕松自然、通俗易懂,口語化味道很濃,它一掃人們反感的大話、套話、空話和“官話”,與大眾話語體系很對接、很吻合,似春水一般清澈,令人耳目一新。習總書記在講到中國夢時指出,“中國夢是一種形象的表達,是一個最大公約數,是一種為群眾易于接受的表達”。而他講話的語言風格正是在以“一種為群眾易于接受的表達”為顯著特征。
善于用聊天式、談心式的語氣娓娓道來、觸及心靈。習總書記的講話高屋建瓴,但不居高臨下,他經常用一些近乎嘮嗑、拉家常似的聊天、談心式話語觸及人的心靈,話語中充滿著親和、溫和、隨和,以及平等、平易、平實的風格特點,一下子拉近了距離,讓人倍感親切、溫暖和感動,不經意中感化人、教育人和引導人。比如,令大家記憶猶新的是他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一開口就說“讓大家久等了”,接下來又說“大家很敬業、很專業、很辛苦”,言語中一股理解人、關心人的暖流悄然涌動,浸潤心田。在這篇精彩的講話中,他還說,“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待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公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這樣的語言沒有高調和口號,也沒有任何豪言壯語,而是一種近乎談心式溝通交流,沐浴著人的心靈。他在坦桑尼亞演講時,一開口用“哈巴里”打招呼,用“阿桑特民薩那”來謝謝大家。他在墨西哥演講時,還深情地道白:“我是一個足球迷。”等等,處處盡現一個大國領導人的平等待人、平易近人的親民風彩。特別是總書記在每次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時,經常用自己親身經歷和切實感受來促膝談心,說真話、實話、心里話,說管用的話。比如,他關于要求領導干部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一系列講話,都不是板著臉孔、硬邦邦地說話,而是言傳身教,既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還示之以行。他曾講自己在福建寧德當地委書記時為何不住窗式空調房間而住在居民區里,為何一直不敢帶頭裝空調,在河北正定當縣委書記時如何用車,以此告誡領導干部不能搞特殊化;在福州工作期間如何“堅壁清野”拒收購物卡等禮品,以此引導領導干部拒腐蝕永不沾;外出調研如何避免“擾民”、不搞特殊化,以此教育領導干部要跟群眾多零距離接觸,多打成一片,不做群眾反感的事,等等。他還語重心長地要求領導干部“少出去應酬,多回家吃飯。省下點時間,多讀點書,多思考問題,油膩的食物少吃一點對身體還是有好處”。這樣的話語既如長輩,又似鄰家兄長,讓人如沐春風,心有所動。
善于用極其凝煉、高度概括的話語提綱挈領、大開大合?倳浀闹v話站位高、立意高,思想深邃、思路開闊,既有很強的氣場,又有很大的氣勢,這種氣勢首先表現在語言氣勢上,他面對廣大青年闡述中國夢時大開大合地講到,“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這種氣勢又往往貫穿于時空上的大跨越、大穿越。比如,對500年來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歷程,他用“6個時間段”進行高度概括;對黨走過的92年光輝歷程,高度概括為“集中體現為完成和推進了3件大事”,并得出結論,我們腳下的這條道路,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中“走出來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中“走出來的”,是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中“走出來的”,是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傳承中“走出來的”。這四個“走出來的”由近及遠,不斷上溯,上下幾千年,時空大縱橫。又比如,他在參加“復興之路”展覽時,把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用三句詩詞作了高度凝煉的描述和概括,昨天是“雄關漫道真如鐵”,今天是“人間正道是滄!保魈焓恰伴L風破浪會有時”,大氣磅礴、氣勢恢宏。這種氣勢還常常體現在對事物規律和本質的揭示、把握上,比如,他深刻地指出改革開放的30多年,大體每10年是一個段落,每一個段落又有一個共同特點:開頭都充滿機遇挑戰或危機,之后又轉危為安,這就是對規律的總結。他還善于用一些高度凝煉的幾個字或關鍵詞,把思想濃縮其中,讓人能聽懂、能明白、能記住。比如,他在講到中非關系時,用了“真、實、親、誠”四個字高度概括,精辟而深刻。總書記的講話,總是以這種凝煉、歸納和概括的大手筆,高屋建瓴,有很強的歷史縱橫感和現實深邃感。
相關專題 |
· 走在學習路上:文秀文章 ·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