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慶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2013年09月03日07:5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邏輯,是指這一理論體系中各個基本觀點的內部聯系,揭示了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內在規律;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邏輯,是指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進程,揭示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歷史必然。深刻領會習近平同志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兩個邏輯”辯證統一的重要論述,對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客觀規律與主體選擇的辯證統一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承載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著無數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著億萬人民的奮斗和犧牲,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發展中國、穩定中國的必由之路。
科學社會主義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包含極其豐富的內容,集中起來就是既科學揭示了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客觀規律,又科學指明了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歷史使命。一部人類社會史,就是人民群眾在遵循客觀規律的基礎上、針對歷史任務進行選擇的過程和結果。習近平同志指出,一個國家實行什么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中華民族的最大歷史任務就是救亡圖存——反對帝國主義以求民族獨立、反對封建主義以求民眾解放。中國社會發展歷史表明,農民階級革命、資產階級改良和革命都不能救中國。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身上看到了民族獨立、民眾解放的希望,由衷地擁戴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自覺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
新中國成立后,中華民族的最大歷史任務是建設中國、發展中國。我們黨領導人民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但由于指導思想上“左”的錯誤,黨在探索社會主義歷程中曾遭受嚴重挫折。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黨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借鑒世界各國發展經驗,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以及一系列方針政策,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過30多年努力,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綜合國力大幅躍升,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總任務,充分體現了對歷史發展規律和人民期盼的準確把握。
普遍原理與具體實踐的辯證統一
社會主義理論必須與實際條件相結合,必須在實踐中尋找最合適的實現方式。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是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普遍真理,但正如列寧所言,其“所提供的只是總的指導原理,而這些原理的應用具體地說,在英國不同于法國,在法國不同于德國,在德國不同于俄國”。盡管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我們黨就提出要走自己的路,但總的來講沒有根本擺脫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影響,甚至一度認為搞社會主義只有蘇聯這一種模式,導致黨對社會主義的探索遭受嚴重挫折。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同志以非凡的勇氣提出“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重大問題,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并從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國統一等9個方面,致力于科學社會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的結合,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進一步堅持和發展了鄧小平理論,豐富和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黨的十八大后,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提出了中國夢的戰略構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了新的內涵,進一步揭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走向。
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
相關新聞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黨員學習微平臺”
下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