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鄧小平國家文化建設思想對于促進我國精神文明健康發展、推動新時期文化建設、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和促進意義。文章通過論述鄧小平國家文化建設思想的科學體系和基本內容,探索其踐行路徑,以期為促進社會發展、引導社會實踐進步提供理論幫助。
【關鍵詞】鄧小平 國家文化建設思想 科學體系 踐行路徑
鄧小平國家文化建設思想科學體系及基本內容
鄧小平國家文化建設思想體系主要回答了用新思想、新觀點繼承與發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文化建設思想,解決了我國作為經濟基礎薄弱、物質文明落后、封建思想濃厚的國家如何去建設高度精神文明與先進文化的問題,主要包含四大基本內容。
基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展的根本目標。人的發展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關鍵部分,具體表現為提升社會成員的自身能力與素質。四個現代化的前提便是人的現代化,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人的能力、素質及最終發展程度制約著社會的發展。只有當勞動人民擁有了很豐富的生產經驗、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及高科技的勞動技能以后,才能在現代化大生產中盡到應盡的效用①。所以,鄧小平一直堅持:要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就需要不斷培養一批德才兼備的人才,成為國家的重要接班人,這也關系到國家和黨的前途。
基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本質特征。鄧小平首次提出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一概念。他認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主要體現在可以盡可能地發展和解放社會生產力,能夠創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然而,對我們目前所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來說,精神文明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最本質的特性”②。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重要體現,是我國社會整體進步的內在要求,不僅引導和保證政治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還引導了人民提高認識,這也是全社會協調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服務于政治經濟建設的基本要求,集中反映了政治建設與經濟建設的改變,對政治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它還是全面提升社會成員素質的基本需要,用馬克思主義引導理論宣傳、文化藝術、出版、新聞、教育等部門的工作,充實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引導人民群眾抵制外來的各種腐朽思想與錯誤思潮的影響。
基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內容。鄧小平一貫堅持要提高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文化建設的基本內容主要涵蓋新聞出版、文物、文學藝術、衛生、哲學社會科學、體育、廣播電視、博物館及圖書館等各項事業。③文化建設的主要作用是能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素質,推動整個社會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亟待需要在文化事業上有一個質的飛躍和提升,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添加新活力。④鄧小平依據我國當前的具體實際情況,為未來文化建設發展指明了方向,形成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綱領。
基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發展戰略。鄧小平指出正確把握和認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與戰略地位,是做好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前提。一個國家智慧和民族精神的長期凝聚與積淀主要體現在文化建設上,這也是這個國家發展和生存的條件與前提。⑤先進的文化是帶動社會歷史進步的精神動力,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晶。文化建設既是提升人民道德水平與思想覺悟的重要條件,也是建設物質文明的重要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