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金價一度大幅下挫背景下,中國投資者“抄底”黃金引得全球矚目,“中國大媽”這個熱詞更一夜之間躥紅網絡。
“買金就像買白菜”“未來金價不由國際投行決定,而由中國購買力決定”等詞句頻頻見諸報端。媒體將搶購黃金的中國投資者風趣地稱為“中國大媽”,一則“中國大媽打敗華爾街大鱷”的帖子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上瘋傳。
不過在一些業界專家看來,短期的實物需求提振并不足以改變黃金的長期走勢。而在海內外宏觀形勢尚不明朗的背景下,保值功能逐步退化的黃金仍存在較大投資風險,值得警惕。
“抄底”難改黃金長期走勢
進入4月以來,國際金價大幅走低。4月12日和15日的兩次暴跌令金價由1550美元/盎司下探至1321美元/盎司。但在此后的4月26日,國際金價創下年內最大單日漲幅,大漲2 .7%,報1462美元/盎司。近日金價在1470美元/盎司附近徘徊。
近期出現在中國內地及香港的黃金“搶購潮”,被視為導致黃金價格觸底反彈的主要原因。一些財經媒體援引業內機構的預測說,10天內中國內地投資人搶購了300噸實物黃金,約占全球黃金年產量的10%。一些分析師則據此判斷,來自亞洲實物黃金需求的提振,已經成為高盛等國際投行對黃金由“唱空”轉為“唱多”的主要原因。
《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據稱是最早提出“中國大媽搶黃金”論調的專業人士之一。這位財經作家表示,黃金價格沒有像高盛當時預言的那樣跌到1100美元,全世界的實物買盤可能起到了一個重大的支撐作用。
盡管對“黃金牛市”能否延續,業內仍存在分歧,不過,在認可黃金短期供求關系出現一定程度改變的同時,人們并不認為“中國大媽”現象會改變黃金的長期走勢,也不存在中國投資者與國際投行“對賭”的情形。
網友“老樹”在微博中說:“亞洲國家對金銀有著特殊的情感,我想絕大多數中國大媽并不是為了炒黃金,她們買到手后會把黃金當作傳家寶,無論金價高低絕不出手。那么金融大鱷也就失去了炒作的意義。”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也在接受某媒體采訪時,對“中國搶購潮”扭轉金價的觀點表示質疑。她擔憂,外資甚至可能順勢而為,利用這一狀況來打壓黃金。
事實上,不斷升溫的避險需求才是引發“搶金熱”的主要原因。而其背后,反映出民眾對海外及中國經濟復蘇前景不明朗的擔憂。
財經評論員周俊生在其博客中表示,黃金在“金本位”時期曾經有過貨幣功能,因此在今天各國普遍執行寬松政策導致貨幣貶值的環境里,它被賦予了抵御通脹風險的保值避險功能。最近幾年,金融危機越是嚴重,貨幣貶值越是嚴重,黃金越是得到追捧,其價格也扶搖直上。
在財經評論員葉檀看來,黃金、大宗商品疾速下跌,顯示經濟危機還將長期延續,貨幣手段并未奏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