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隨著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您認為應該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我國養老金是否會存在收支缺口?
戴相龍:應對人口老齡化,我有三方面的建議:
——盡快進行頂層設計,爭取到2030年基本建成由國家設立公共養老金、企業和職工設立補充養老金和個人養老儲蓄組成的養老保障“三支柱”體系,通過國家、企業和個人的共同努力,逐步提高退休人員養老保障水平。
——堅持執行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國家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國家要通過增加中央撥款和發行社會保障特別國債,支付養老制度轉換成本。近5年,國家統籌賬戶收入加上各級政府補貼,已超過養老金支出,為建立上述制度創造了條件。根據黨的十八大報告,建議適當加快實現統籌賬戶國家統籌和做實個人賬戶的步伐。
——運用綜合措施平衡因老齡化高峰到來形成的國家統籌賬戶收支缺口。
我國人口老齡化高峰預測在30多年后,但要盡早應對。最重要是進一步落實國務院的要求,通過劃撥國有資產擴大全國社會保障儲備基金,并實現保值增值,力爭到2020年底超過3萬億元。為此,我們建議,規范上市企業國有股劃撥社保基金制度;中央企業上繳中央資本收益的30%劃撥社保基金;逐步將國有股超過51%部分劃入全國社保基金。
到2012年底,全國國有資產近70萬億元,其中,中央企業有30多萬億元。按2012年8月末市場價格統計,中央系統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市值達到9.7萬億元,其中,國有股超過51%的有2萬多億元。
另一方面,逐步延長退休年齡。我在4月7日博鰲論壇的一個分論壇上建議:預測今后我國平均期望壽命,每5年延長1歲,也可考慮擇機而定,每5年把退休年齡延長1歲。如此,到20多年后,中國男性退休年齡可能會從現在的60歲延長到65歲,相當于發達國家現在的退休年齡。延長退休年齡不僅是為了養老金的收支平衡,而且是為了讓有條件的勞動者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總之,要樹立積極的老齡化觀點。中國有能力應對人口老齡化在勞動力減少和國家財政平衡等方面帶來的挑戰。面對30多年后的人口老齡化高峰,國家管理的公共養老金收支會有較大缺口。但是,通過改革養老制度和劃撥國有資產,中國可以做到養老金收支平衡。(新華網北京4月15日 記者何雨欣、侯雪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