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難、看病難、上學難、找工作難、租房難,一連串的難題困擾著北京城里的蕓蕓眾生。在大家不斷抱怨這個城市無法給我們提供舒適的生活時,這個城市其實早已不堪重負。
水源枯竭、交通擁堵、垃圾圍城、霧霾肆虐……作為中國的首都和特大城市,北京的資源承載力究竟有多大?生態環境容量和人口的承載極限是多少?如何突破發展中的“瓶頸”?近日,中國社科院、首都經貿大學、北京市發改委等單位專家發表藍皮書《京津冀發展報告(2013)——承載力測度與對策》,報告指出:北京的綜合承載力已進入危機狀態,天津已達警戒線,河北發展空間有限。
人口承載“超標”
數字一:1145.08人/平方公里對1230人/平方公里
藍皮書顯示,京津冀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可達17080.75至19101.07萬人,人口密度可達1023.97至1145.08人/平方公里。2011年北京常住人口是2018.6萬人,人口密度由1999年的每平方公里766人,增加到2011年的1230人,超出了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
“現實人口規模已超過區域承載能力,交通擁堵、用水緊張、教育醫療資源告急、環境污染嚴重等現象在特大城市已經凸顯。”藍皮書主編文魁教授表示。
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土地開發建設強度不斷加大,而人均耕地不斷減少。北京山區面積廣闊,生態用地要求大,后備土地資源空間非常有限。縱觀近10年的數據可以發現,北京人口自然增長率不足4%,影響北京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是遷入人口規模的增加。
2006年以來,北京凈遷移人口每年在50萬人左右,如果這個數字保持不變,或略有增加每年按70萬人計,到2020年,北京人口規模將達2506萬人或2618萬人。
同時,北京地區的勞動人口的比例,將由2010年的77%下降到2020年的73%或72%,而“一老一少”老年人和少年兒童人口呈增長趨勢,且老齡人口增速快于少年兒童增速。藍皮書作者之一、中國人民大學張耀軍指出,未來10年,一方面勞動力供給仍然充足,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另一方面,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壓力增大。解決好大量勞動人口就業和“未富先老”問題,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