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彼得 圣吉在麻省理工學院(MIT)斯隆管理學院創立了“組織學習中心”,同年推出經典專著:《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踐》,從此在全世界范圍內引發了一場創建學習型組織的管理浪潮,極大地推動了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城市、學習型社區、學習型企業和學習型家庭的建設。
公務員作為治國理政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應具備創新的思維、豐富的知識、正確的決策能力和良好的協調能力。公務員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工作質量,影響著政府服務社會的能力和公眾滿意度。為順應信息時代和知識時代的新形勢,著力提升公務人員的施政能力和綜合素養,近年來在中國共產黨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多個部委的組織和牽頭下,各級地方政府不斷加大公務員的培訓規模和培訓力度。盡管培訓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但培訓的成效與預期的目標還存在較大差距。在2009年的一項民意調查中,涉及公務員培訓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較多,排在第一位的是“培訓走過場,缺乏針對性,不能有效解決實際問題”。由此可見,公務員的培訓體系亟待改善,培訓方法也需創新,尤其要重視培訓的實效性,它是決定培訓工作的成敗關鍵,也是檢驗培訓質量的唯一標準。
一、行動學習法:公務員創新培訓的新途徑
行動學習法源于20 世紀60 年代,由英國管理學思想家雷格 瑞文斯教授(Reg Revans)在《發展高效管理者》一書中率先提出。雷格 瑞文斯教授通過一個學習公式來表述行動學習的思想,即L=P+Q。其中,“L”表示學習;“P”表示以現代教育或者培訓為主要形式的知識指導;“Q”表示對具體問題的詢問。雷格 瑞文斯認為,傳授結構化的知識是目前教育和培訓的主要形式,學習者通過學習已經“成型”的知識和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問題、解決問題。但是,在這個快速變革的社會中,僅僅依靠這種學習方式還不夠,還需要創見性地提出問題、主動自覺地探索不熟悉的領域。同時,還要通過團隊的形式將這兩方面有效地結合起來,才是完整和有效的學習。
行動學習法強調學習者的行動性。行動學習法是將工作與學習整合為一個有機體的培訓模式,在以一個專門學習為目標的背景情境下,以當前組織面對的重要現實問題為載體,通過“學習—反思—行動—再反思—再行動”的循環方式展開學習,將“從行動中學”、“在反思中學”與“在學習中學會學習”有機結合。在整個學習循環體系中,其核心思想是:在學習中行動,在行動中反思,在反思中創新。其中,反思是行動學習的一個重要標志,強調從深刻的反思中獲得問題的解決和經驗的提升。與傳統的培訓方法相比,行動學習法具有解決難題、開發人力資源并促進個人及團隊成長、推動組織發展等優勢。
行動學習法因兼具學習知識、分享經驗、創造性解決問題和開展實際行動四位一體的團隊學習特點和優勢,在世界范圍內廣泛被學校、企業和培訓所接受和實踐,在政府公務員培訓領域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行動學習法在中國中高級人才培養方面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實踐基礎,特別是在公務員培訓中,中國共產黨中央組織部培訓中心先后在四川、甘肅等地區開展了系列應用行動學習法的研究項目,培養了一批能夠理論聯系實踐、勇于創新的政府工作人員,為黨的干部隊伍建設提供了有價值的實踐經驗。例如,國家行政學院原副院長、全國人大常委陳偉蘭教授認為行動學習法在甘肅省高級公務員培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四大成效:找到了適合我國體制與文化的實施行動學習項目的方法;幫助甘肅省解決了一些關鍵性的實際問題;幫助甘肅省建立了機構間密切合作的工作網絡關系;培養了一批掌握應用行動學習法做人力資源開發和組織發展工作的專業人才。因此,立足于中國基本國情,將行動學習法合理運用于培養體系建設和培養模式設計中,為公務員的培訓改革與創新實踐提供一條新的途徑。
二、學習中行動:公務員創新培訓之根
結合行動學習法理論及其在中國的實踐情況,可以將該方法應用和推廣于公務人員的培訓改革和創新實踐的過程之中。在行動學習法中,力圖使培養對象通過傾聽、提問、質疑、支持和幫助等具體行動,創新思維不斷涌現,創新能力得到提高。一般來說,行動學習過程主要是由以下幾個反復循環的步驟所構成,并透過傾聽、提問、質疑、支持和幫助等環節使項目組成員思想、觀點、智慧和思維產生碰撞,使參訓者的創新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組建學習團隊。行動學習的主要執行者是一個由相關領域內的工作人員組成的學習小組。學習團隊的組建應該由學習者、培訓師和技術專家共同組成。其中,學習者成員人數應該大體在6至8人左右,在人員構成上應該能夠優勢互補、促進合作,還需要具有不同知識背景和工作經歷,以避免缺乏創新靈感;培訓師是行動學習過程的促進人、輔導人和管理人;技術專家對實際項目進行業務指導,提供知識支持。同時,建立學習小組成員的溝通平臺和機制尤為重要。在國家行政學院2008年組織的應用行動學習法研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促進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項目中,通過簡單甚至具有幽默性的自我介紹活動,可以起到顯著的“破冰”作用,有效活躍學習小組氣氛,消除小組成員間的陌生感,增強小組的團隊凝聚力和工作默契程度。
第二,聚焦實際問題。在深入調研、培養需求的基礎上,凝煉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行動學習法是以解決問題為基本導向的培訓或學習組織形式。它根據解決問題的需求,從實際問題出發。知識學習由問題帶動,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行動學習的組織者將服務于問題的解決過程,積極推動相關資源的整合與利用。問題的凝煉要依托于學習項目的整體主題。選擇學習主題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該行動學習項目的成敗。主題的選取應該充分考慮實踐工作中的熱點與難點,可以涉及多個工作領域,但是其策略價值必須明晰。學習者應該擁有就該主題進行研究以及相關活動的較充足時間。主題選擇對激發學習者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至關重要。
聚焦實際問題的總體思路需要明確。中瑞合作項目海南子項目的問題導向思路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項目應用行動學習法的實施過程強調問題導向和提升學習者綜合能力的雙重目標的一致性,將“學”與“用”緊密結合,實現了學習者綜合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的有效提升。總課題(宏觀研究與學習方向)的研究目的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充分凸顯,問題導向的項目工作模式得以強調。根據學習小組成員的特點,將總課題進一步逐層分解,由每個學習小組承擔子課題(實際問題)的研究任務。以實際問題為導向,學習小組成員進行必要的知識更新和實際調研,并且通過小組探討、專家講解等途徑逐步解決問題。學習者的綜合能力隨著問題的解決而得到提升。
聚焦實際問題的具體步驟也需要合理設計。參考國家行政學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促進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項目的具體實施過程,可以考慮如下步驟提出實際問題。首先,前期準備:小組成員圍坐一起,由主持人說明具體需要研討的議題并確定研討規則,積極引導、鼓勵學習小組成員積極獨立思考,充分發揮想象力,貢獻個體智慧與思想;然后,個人發言:學習小組成員根據議題充分發揮個人想象力,在系統思考的基礎上自由發言,當成員在發表意見時,其他成員不得加以評論,主持人或指定人員將各種核心觀點記錄下來,值得注意的是,在集思廣益這一環節中需要盡可能多地收集信息,否則將會失去研討的價值;最后,小組討論:學習小組成員將羅列出的問題進行綜合、歸納、分類,最后整理出比較集中的幾個問題。
第三,集體研究決策。針對實際問題,運用團體列名法或頭腦風暴法進行集體討論,形成一致結論,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對策建議。行動學習還是能夠體現學習小組成員互助共勉的一種集體學習。凸顯集體性的行動學習具有三大優勢:整合集體知識與經驗,發揮集體智慧力量;促進部門間的協調合作,降低溝通成本;加強團隊成員的合作精神,推動形成團隊合力。特別是集體合作可以充實實際調研的內容和收獲。團隊成員充分利用自身的社會資源可以大大降低時間和經費對調研的約束性,充分發揮“學”與“動”之間的動態作用效果,增加一手調研資料的可得性,提高研究成果的實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