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曉靈
2024年10月18日08:58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集理論之思,匯大家之言。《理論圓桌會》欄目,緊跟理論熱點,關注理論動態。
本期主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要求“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并作出全面部署。我們要提高思想認識,強化制度保障,全面貫徹落實。
深刻認識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創新發展,賦予習近平經濟思想新的內涵,具有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戰略舉措,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
這是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推動生產力水平加快提升的必然要求。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最根本最緊迫的任務還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進一步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夯實現代化建設的物質技術基礎。這是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新質生產力由新發展理念引領,代表生產力前進方向。必須以科技創新驅動生產力迭代升級,以新質生產力賦能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持續形成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空間。這是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贏得發展主動權的時代要求。要從大歷史、大宏觀、大格局的高度,認識抓住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生產力躍升機遇的極端重要性緊迫性,推動我國科技和產業發展由“跟隨者”向“引領者”的重大轉變,有力支撐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全文】
準確把握新時代新征程對發展生產力的新的重大要求
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揭示了新質生產力的基本特征,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對發展生產力的新的重大要求,需要我們準確把握。
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離不開高技術。在生產力各要素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對生產力的質態具有決定性影響。從工業革命的歷程看,從18世紀的機械化,到19世紀的電氣化,到20世紀的信息化,每次重大科技創新都帶來社會生產力大解放。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技術廣泛滲透,帶動了以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為特征的重大產業和技術變革。新質生產力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基礎研究重大突破及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創新成果應用基礎上產生的,是社會生產力的又一次解放。
新質生產力以資源優化配置為支撐,應具有高效能。從生產力發展歷史看,每次生產力水平的躍升,都伴隨著生產要素范圍及其相對重要性的不斷拓展變化。從勞動、土地到資本、技術,再到知識、管理,再到數據等,生產要素的內涵在持續拓展;同時資本、技術要素密集度不斷提升,人力資本、知識、管理等的作用大幅提高,數據等新型生產要素的倍增作用凸顯。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資源稟賦條件已經發生深刻變化,經濟增長動力正逐步從主要依靠資源要素外延式投入轉向依賴生產要素優化組合和更新躍升,帶來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
新質生產力以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為表征,必然是高質量。人類每一次重大科技革新都會深刻改變產業形態和生產組織方式,帶來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的迭代升級,從蒸汽機、紡織機、鐵路,到電力、石油、化學、汽車,再到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等。新質生產力同樣帶來產業結構、企業形態、產品質量發生重大變革。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具有創新活躍、技術密集、價值高端、前景廣闊等特點,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全文】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新華網)
點擊閱讀【理論圓桌會·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系列文章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