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海
2024年08月01日08:24 來源:光明日報
《國學流變》 夏海 著 中華書局
【光明書話】
《國學流變》實為一部中國學術思想簡史。研究著述過程辛苦,收獲卻是碩果累累。最大的收獲就是充分領略了中華文明的無限風光,深切感悟了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
按照黃帝紀年,中華文明已有五千多年歷史,人們比較熟悉的上古文明有黃帝、炎帝、唐堯、虞舜和夏、商、周三代。即使有文字根據的上古文明,也可追溯到商朝的甲骨文,約為三千五百年歷史,商朝已確立比較完整的中國文字書寫系統。上古文明的完成則在周朝,其建立的禮樂文化和血緣宗法制度,積淀為傳統社會和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面對如此悠久綿長、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作為中華兒女,我們驕傲而自豪。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漢字可謂功不可沒。文明的主要載體和標志是文字,中華民族把文字誕生看成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件。黃帝史官“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本經訓》),猶如天降糧食大雨,百鬼夜里哭泣。漢字是世界上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者。漢字是象形文字,經歷了從表形到表意再到形聲的造字過程。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說文解字敘》)。當然,漢字不是個人的創造,而是中華民族集體的智慧。在漢字的發展過程中,甲骨文具有里程碑意義。甲骨文是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記事而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現已發現約15萬片甲骨和4500多個單字,其中能夠識別的為1500個單字。甲骨文初步建構了“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現出漢字獨特的魅力。秦始皇“書同文”政策具有關鍵作用,不僅統一了文字,鞏固了政治統一,而且為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夯實了根基。漢字最大的特點是結構穩定,深具時間和空間巨大的穿透力和凝聚性。在時間上,漢字古今一貫,能夠順暢地串聯起中國悠久的歷史;在空間上,漢字四海一貫,能夠順暢流瀉于九州大地,溝通不同的方言,更能溝通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我們應當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漢字。
文明的核心是學術思想。任何文明的發展都是學術思想的創新和進步,而學術思想的停滯,必然導致文明的衰落,乃至湮滅于歷史的長河之中。先秦時期,中華文明的天空群星璀璨,諸子百家爭鳴,建構了博大精深的學術思想體系。他們是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漢書·藝文志》),與世界上其他文明的先哲們一起造就了“軸心時代”,發生了“終極關懷的覺醒”。由于諸子百家的學術思想更具開放性和包容性,能夠在歷史長河中吸收消化融合外來文明和異族文化,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提供生生不息的源頭活水。中華文明吸收消化了佛教文明。佛教產生于古代印度,于西漢末年傳入中國,逐步融入中國文化,最后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于異族文化,中國歷史上有過多次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他們不僅沒有消解中國文化,反而被中國文化所融合,進而為中華文明貢獻了養分,補充了新鮮血液,使得中華文明更顯旺盛蓬勃的生命力。開放包容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原生密碼,只有開放包容,中華文明才能在歷史長河中不擇細流,奔涌向前。
“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創新發展促進和保障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明自誕生之日起,從來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而是適應時代需要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學術思想不斷推陳出新,引領中華民族前行。先秦諸子百家之后,先是發展出漢朝經學。漢武帝在秦朝統一政治的基礎上,統一了思想文化,“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漢書·武帝紀贊》)。漢朝經學是先秦儒學的第一次更新,重視注釋經典的名物。次是發展出魏晉玄學。魏晉南北朝的名士們不愿受到名教束縛,而要崇尚老子、莊子,清淡玄理,不務實事,追求個性和自由,“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釋私論》)。再是發展出隋唐佛學。佛教自西漢傳入五百年后,經過格義會通,終于在中國生根開花結果,形成了中國的禪宗,“但持《金剛經》一卷,即得見性,直了成佛”(《壇經》)。繼之發展出宋朝理學。宋朝理學家以儒學為基礎,汲納佛、道精義,主張性即理,貫通哲學、歷史、倫理、教育諸學科,建構了龐大精微的程朱理學體系。宋朝理學是先秦儒學的第二次更新,注重闡述經典的義理。隨后發展出明朝心學。心學屬于理學的范疇,陽明心學與程朱理學的差異在于心、性誰為形上本體的不同觀念。傳統社會末期,則是發展出清朝樸學,致力復歸于漢學注釋經典的傳統。創新發展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原生動力,只有創新發展,中華文明才能在世界格局中占據主動,贏得未來。
現在,中華文明又一次站在了創新發展的歷史關口。自1605年利瑪竇編輯出版《乾坤體義》算起,西學傳入中國已有四百多年歷史;自1840年中國邁入近代算起,西學傳入中國已近二百年歷史。西學東漸,西方文明的輸入,使得中華文明面臨嚴峻挑戰和難得機遇。中華文明曾經從容應對了佛教文明的挑戰,必將堅韌不拔地應對西方文明的挑戰。只要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體地位不動搖,堅持學習吸收消化融合西方文明的合理因素不停步,開放包容、創新發展,中華文明就一定能夠走向世界,再創輝煌。
(作者:夏海,系湖南大學兼職教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