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25日08:58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編者按:2020年8月下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提綱挈領,以點帶面,深入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和鮮明特色。人民網理論頻道節選其中篇章連載,以饗讀者。
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是大勢所趨、形勢使然。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已轉化為結構性問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主要表現在供給結構不能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這時,側重于解決短周期經濟波動問題的需求政策,不僅難以應對長周期中所出現的結構性問題,而且還可能進一步加劇結構失衡,造成債務增加、產能過剩乃至增速下滑的局面。無論是二戰之后的美國,還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的主要經濟體,基本都采用凱恩斯需求管理的政策來刺激經濟,其經濟增速在經歷了短期恢復之后,很容易再次出現下滑,甚至滯脹狀態。因此,必須調整經濟發展政策,從供給側發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所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即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準確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刻內涵,需要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大關鍵點。
“供給側”是指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在供給側。供給和需求是市場經濟內在關系的兩個基本方面。供給管理和需求管理是對市場經濟運行進行宏觀管理的兩種基本方法,目的是保持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在總量和結構上達到基本平衡,從而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在實際經濟運行中,如果主要矛盾出現在供給側,則宏觀經濟管理方法以供給管理為主;如果主要矛盾出現在需求側,則宏觀經濟管理方法以需求管理為主。2016年1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需求側管理,重在解決總量性問題,注重短期調控,主要是通過調節稅收、財政支出、貨幣信貸等來刺激或抑制需求,進而推動經濟增長。供給側管理,重在解決結構性問題,注重激發經濟增長動力,主要通過優化要素配置和調整生產結構來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進而推動經濟增長。”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宏觀經濟運行中供求矛盾發生變化,主要矛盾在供給側,宏觀經濟管理需要從注重需求管理轉變為注重供給管理。
“結構性”是指供給側的矛盾主要是“結構”而非“總量”。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雖然有周期性、總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解決結構性失衡,必須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想辦法、定政策,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為此,習近平同志指出:“‘結構性’三個字十分重要,簡稱‘供給側改革’也可以,但不能忘了‘結構性’三個字。”
“改革”是指解決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的途徑是深化改革。經濟運行之所以出現供給側和結構性問題,根本原因是存在體制機制障礙,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發揮不充分,政府干預過多。解決這些問題,必須依靠改革創新。一方面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積極穩妥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讓市場在所有能夠發揮作用的領域都充分發揮作用,推動資源配置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另一方面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并不是全部作用。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仍然要堅持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發揮黨和政府的積極作用。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明確界定政府和市場的邊界,讓政府在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等方面發揮作用。必須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優化政府發揮作用的方式,減少行政性命令,更多依靠市場手段和法律手段,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用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用政策引導市場預期,用規劃明確投資方向,用法治規范市場行為。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把握好三個基本要求:其一,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要深入研究市場變化,理解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中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其二,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要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著力提升整個供給體系質量,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其三,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要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機制,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打破壟斷,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使價格機制真正引導資源配置。同時要加強激勵、鼓勵創新,增強微觀主體內生動力,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高潛在增長率。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的要求是“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要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推動更多產能過剩行業加快出清,降低全社會各類營商成本,加大基礎設施等領域補短板力度。要增強微觀主體活力,發揮企業和企業家主觀能動性,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和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正向激勵和優勝劣汰,發展更多優質企業。要提升產業鏈水平,注重利用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培育和發展新的產業集群。要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提高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形成國內市場和生產主體、經濟增長和就業擴大、金融和實體經濟良性循環。
(注:本文系該書第八章第二節部分內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