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
習近平總書記在近日召開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讓互聯網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這不僅強調了用好互聯網是當今各級領導干部必備的一項重要能力,也為新時期進一步穩固和拓展黨群、干群關系打開了新思路和新空間。
近幾年來,移動互聯技術和平臺建設在我國得到飛速發展,已經深入到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國目前有7億多的網民,“觸網”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大網民通過互聯網不僅方便快捷地知曉天下事,也日益將互聯網作為反映心聲、體現訴求、表達喜怒哀樂的即時平臺。按照目前我國網民的基本構成來看,80%以上都是70后、80后、90后的人群,他們當中包含了中國社會最生機勃勃的知識群體,也是中國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和新生代。就此,他們的心態和意識代表了當今中國社會的思想主流,他們通過互聯網表達出來的各種訴求和多元見解就成為社會輿論形成的支撐力量,直接影響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進程和社會的和諧穩定。
在這樣的新形勢下,黨政領導干部必須主動積極適應和應對。“經常上網看看”,不僅讓廣大干部可以及時知民情、察民意,回應網民關切,亦可以把互聯網作為當下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紐帶和重要工具,讓國家的大政方針通過互聯網廣泛快速傳播,讓黨的群眾路線通過互聯網為廣大群眾“觸手可及”。認真研究和把握這樣的新形勢,這也要求廣大黨政干部必須清醒認識網信事業發展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日益增強的地位和作用,更迫切要求廣大干部與時俱進,及時轉變工作思維和工作方式,把學好用好互聯網作為造福國家和人民、提升工作能力、密切聯系群眾的新技能和新手段。
為此,廣大黨政干部——
首先,要學會用網。學會用網,不只是簡單地手機、電腦網絡使用和上網瀏覽信息,還意味著要培養一種“互聯網思維”和學會“信息數據采集和分析方法”。移動互聯是當今發展最快的信息技術,伴隨而來的還有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智慧集成等各種新知識。領導干部必須始終保持對新知識新技術的一種強烈興趣和感知能力,能夠知曉互聯網發展趨勢,能夠從浩如煙海的信息流中把握主流,能夠從紛繁蕪雜的網絡信息中判斷社會輿論的生成態勢和演化走向,然后能夠為己所用,以此提高思維能力、決策能力和創新能力。
其次,要敢于用網。互聯網時代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人人都是自媒體”“人人都是麥克風”。網民來自社會的方方面面和各個階層,當今社會多元多樣多變的特點在互聯網上表現得十分充分,網民的意見表達也是包羅萬象,既有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建設性意見,也有對黨和政府工作和社會現實狀況的批評,甚至有不少過激的言論。網民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無論意見褒貶,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群眾的所思所愿,這對黨政干部來說,一定要抱有客觀公正的態度,對廣大網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我們既不能墨守成規和動輒棒喝,也不能掩耳盜鈴和視而不見。對網上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對困難要及時幫助,對不了解情況的要及時宣介,對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對錯誤看法要及時引導和糾正。領導干部勇于面對互聯網,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并通過建立開放的互聯網政務平臺,積極發聲,主動回應群眾關切,給群眾解疑釋惑,為群眾排憂解難,這正是習總書記所說的“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干部就要到哪兒去”的深刻內涵,也是互聯網時代我們做好群眾工作的一種新方法,新路徑。
第三,要善于用網。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也是一個尊法守法的思想空間。各級領導干部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自覺擔當起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的責任。一是要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健全社會輿情引導機制,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二是要協力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讓網絡不成為法外之地。三是依托黨政力量扎實推進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和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助推我國網信事業健康發展,特別是進一步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四是加快“互聯網+政務(黨務)”平臺建設,打造多樣化的、喜聞樂見的群眾工作客戶端,讓新時期的群眾工作插上互聯網技術的翅膀,讓黨政干部經常性地通過互聯網與群眾和網民“面對面”,這樣我們既掌握了群眾工作的主動,也密切了互聯網時代的黨群干群關系。(作者系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
相關專題 |
· 胡敏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