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老齡辦副主任
閆青春:“互聯網+”推進中國“智慧養老”>>詳細
全國老齡辦副主任閆青春說,當前我國老年空巢家庭率已達50%,大中城市達70%。從2015年到2035年,我國將進入急速老齡化階段,老年人口將從2.12億人增加到4.18億人。面對快速到來的老齡化,全社會養老、健康服務需求在不斷增長,在社會養老機構容量有限的背景下,大力發展“智慧養老”已經成為解決當前社會難題的方案之一。閆青春表示,企業首先要有開闊的發展思路。要真正使老年人能得到他們滿意的各種服務,特別是在家門口得到服務,買到物美價廉的產品。其次,要有準確的市場定位。要真正把市場的機制引入到養老服務領域的全過程。
少將,現任16集團軍副軍長
安衛平:運用“互聯網+”思維打造新質戰斗力>>詳細
當前,我國正在深度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這是對互聯網時代發展潮流的深刻洞察和智慧因應。其實質就是促進以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創新,打造新的生產力。而從軍事角度觀察,“互聯網+”思維理念對于軍事創新,培育新的戰斗力增長點同樣重要。但軍事領域運用“互聯網+”,不是簡單地在互聯網上“+”,而是在軍事領域專用的“網絡空間”上進行“+”,并運用“互聯網+”思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完善的數據庫,通過精準數據的快速高效流動,提高偵察情報、指揮控制、戰場機動、火力打擊、綜合保障和信息防護等作戰能力,達成整體作戰效能的聚集和準確及時釋放,進而打造適應信息化作戰的新質戰斗力。
福建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鄭碧強:以“互聯網+”助推志愿服務多元化發展>>詳細
互聯網已經融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志愿服務作為一種生活方式,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與普及,“互聯網+”志愿服務應運而生,志愿服務的目標、主體、內容以及形式也因此更加多元化。從“寶貝回家”QQ群,到“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微博,再到“多背一公斤”公益網站,這些富有特色和影響力的成功案例無不彰顯著志愿服務因“互聯網+”而多元化發展的魅力。“互聯網+”為志愿服務開辟了新領域,讓“人人可公益”“志愿服務定制化”成為可能。然而,當下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志愿服務為何能“互聯網+”、如何“互聯網+”,以及“互聯網+”在何種意義上推動志愿服務多元化發展等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
伍聰:互聯網金融呼喚支付革命>>詳細
“互聯網+金融”融合了傳統文化中“守正出新”的理念,既包括“互聯網改造傳統金融”,即金融互聯網;也包括互聯網金融新業態和新演進,實現互聯網與金融的同源共生、相互補充、合作共贏的新型金融模式。這一金融業務,就是利用互聯網的精神和技術,結合客戶的金融需求,提供全新的金融解決方案,形成新的金融供給,也可以說是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的結合。作為一種全新的金融業態,“互聯網+金融”將對人類金融模式乃至生產生活產生顛覆性影響。“互聯網+金融”以通訊技術對傳統支付結算的豐富,以“大數據”應用對傳統金融產品(服務)的補充,使得交易更便捷、信息更對稱、成本更低廉、普及更廣泛。從金融服務對象而言,“互聯網+金融”以其普適性為特點,重在強化客戶體驗、重構業務流程、提高處理效率,為客戶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自金融”服務方式,揭開了傳統金融“神秘的面紗”。
然而也必須看到,互聯網領域面臨發展不平衡、規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諸多問題和挑戰,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各國人民、更大促進人類文明進步還面臨諸多難題和障礙。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需要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基礎上建構科學合理的規則與秩序。網絡空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面對風險需要同心協力、同舟共濟,面對機遇不能搞“有你沒我”的零和游戲而應是攜手共進的互利共贏。互聯網是人類的共同家園。國際社會攜手推進互聯互通、共享共治,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我們定能讓這個家園更美麗、更干凈、更安全,更好造福全人類。
【本期編輯:朱書緣 沈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