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病醫保制度還處于起步階段,在運行中顯現的問題亟需得到解決。尤其是大病醫保要包含更多可能致貧的重大疾病,并提高報銷比例。也就是說,大病保險既要“擴面”更要“提質”。對一些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可考慮由中央財政給予補貼。同時,還要同步推進和加大公立醫院的改革力度,加大對醫療費用的監控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意見》,明確提出,2015年,大病保險支付比例應達到50%以上;年底前,大病保險覆蓋所有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人群,大病患者看病就醫負擔有效減輕。到2015年底前,大病保險要覆蓋所有城鄉居民,包括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所有參保人群。到2017年,要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大病保險制度,與醫療救助等制度緊密銜接,共同發揮托底保障功能。
自2012年六部委發布《關于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并聯合啟動大病醫保制度開始,擔負“基本醫療保障延伸”的大病醫保制度就在各地持續推進。截至今年4月底,我國大病保險工作覆蓋人口約7億,31個省份均已開展相關的試點工作,大病患者實際報銷比例在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的基礎上又提高了10到15個百分點。應該說,此次國務院確定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再次彰顯國家更加關心群眾生命健康的決心和愿望,對國人來說是個好消息。
不過,應當承認,我國大病醫保制度還處于起步階段,在運行中顯現的問題亟需得到解決。尤其是大病醫保要包含更多可能致貧的重大疾病,并提高報銷比例。也就是說,大病保險既要“擴面”更要“提質”。
就病種而言,現行的大病保險制度,保險病種有著嚴格限制,如果不在目錄之列,就不會報銷,而且報銷也有限額即絕對數字限制,比如有些地方規定封頂線為30萬元。雖然說現行的大病醫療的范圍已經擴大了,但還是有一些病,由于沒有列入名錄,被排斥在報銷之外。一些疾病由于醫治難度大、治療費用高,同樣急需大病保險的保障。
實際上,2013年大病保險政策發布后,國務院醫改辦就特別強調,大病保險制度所指的大病,并不是醫學上的病種概念,以“家庭災難性醫療支出”為標準。以此而論,大病保險,其實應該對應的是費用高,而非疾病大。只有讓大病醫保的范圍擴大化、科學化,最大程度地保障民生,才更加契合大病醫保的政策初衷,這應該是大病保險向縱深發展所需解決的難題。令人欣慰的是,這次國務院已明確要求以發生高額醫療費用作為“大病”的界定標準。
從現實看,有的地方對大病的報銷比例已經提高到80%甚至90%,大大緩解了患者的負擔。但并不是所有地方、所有疾病的報銷比例都能達到這么高。一些動輒花銷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大病,需要患者家庭承擔的部分仍是一個非常大的壓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支付比例達到50%以上”這一規定標準要進一步細化和提高。
我國各地醫保資金的統籌能力差異很大。每個地區經濟條件不同、人口結構不同、統籌方式不同,因此,有的地方資金相對充足,有的則很緊張,差異性非常大。這需要國家財政作相應傾斜,比如,經濟發達地區可自行安排,而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則可由中央財政給予補貼。
在推進大病保險的同時,還要同步推進和加大公立醫院的改革力度,加大對醫療費用的監控,嚴格控制不合理的診療和用藥行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