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丹佛大學終身教授
孫晶:懶政是一種“軟腐敗”,打造勤政官員各國都在路上>>詳細
貪污腐敗是瀆職,倦政懶政同樣是瀆職。如果說前者是以大肆斂財、錢權交易為特點的硬腐敗,那么后者就是忽視民情、逃避責任的軟腐敗。倡導勤政、懲治懶政——某些人也許以為這是一個頗具中國特色的政治號召,反映的也是中國官場特有的弊病。筆者從比較政治學角度出發,無法認同這種觀點。事實上,打造勤政官員是全球性的管理課題,各國都在路上。如果說真有什么中國特色,那就是要摸索出一條適合國情的方案:照搬別國模式走不通,但拒絕了解同樣有害。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燕繼榮:治理“懶政”需針對不同可能性制定相應的方案>>詳細
政府主要領導的消極“不作為”,可能是態度問題,也可能是認識問題,還可能是能力問題。從當下中國的現實情況看,官員消極觀望式的“不作為”可能與對未來政治信心不足、反腐敗高壓之下官員對未來預期不明、政策轉型需要適應期等要素有關。要改變這種境況,恐怕需要針對不同可能性制定相應的方案。也就是說,敦促官員積極作為的話題,要轉化為一系列切實的行動:如何增強官員的政策信心;如何明確官員未來預期;如何縮短政策轉型的適應期。
復旦大學教授
李春成:官員“懶政”的個體層面的對策是嚴字當頭>>詳細
勤政是指公職人員“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履行崗位職責;反之,就是懶政。凡是未能用心、盡力、及時、盡責、深入地開展工作的官員,都可以稱之為懶政者。個體層面,嚴字當頭。
基于官員個體成因分析而提出的懶政治理策略,基本上都屬于強制類型的,如貴州黔西南的不作為官員“召回”制度、浙江等地的責任清單制度、杭州市的績效管理條例,以及其它各地以問責制為核心的舉措。如果制度設計科學合理,這些“強硬”的舉措應該會有一定的實效。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張國清:懲治懶怠者是中國政治改革將邁出重要一步>>詳細
建立健全公開的監督機制,讓不作為的公務員“無處可藏”;建立公平的公務員錄用、晉升和淘汰制度,名不副實的公務員要堅決辭退;堅決打擊因公謀私的貪污腐敗現象;適當改善公務員工作條件,提高收入水平。總而言之,懶政怠政也是一種腐敗。懲治懶政怠政,必須追究不作為、亂作為公務員的法律責任和政治責任,這是中國政治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懲治懶怠者,是中國政治改革即將邁出的重要一步。
光明日報:治理“為官不為”,須在責任建構上下文章>>詳細
治理“為官不為”,須在責任建構上下文章。責任建構應主要圍繞“官員該干什么”“如何干”“干不好怎么辦”三大問題。針對工作的內容、程序、飽和度建立科學的績效評價,開出全面的責任清單,加強信息化管理,避免因工作內容、流程與規則的不透明,成為某些官員“不作為”的“擋箭牌”和“遮風板”。具體而言,對于任何一項工作項目,都應有清晰的服務流程與完成期限、明確的目標和依據、足夠的人力資源及合理的績效評估。
學習時報:需要進一步完善績效管理方法來治理“為官不為”>>詳細
使用系統的績效管理制度可以讓國家公職人員行有目標,行有底線,國家機關的效率也能因此得到最低限度的保障。這是最常用、最管用的治理“為官不為”辦法之一。但是,績效管理靈活性較差,大多只能滿足對既定目標的考核,對新增工作和計劃外任務,很難及時納入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影響到被管理者的創新積極性。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完善績效管理方法,提高績效管理效果。
懶政是忽視民情、逃避責任的“軟腐敗”,懲治不干事的官員,不僅是反腐行動深入的體現,也是國家維持發展的要求。事實上,懶政怠政非一朝一夕形成,它既涉及當下中國的公務員制度、公務員崗位設置、行政風險等客觀原因,又涉及公務員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素質。因此,需對癥下藥,內塑動力,外施壓力,雙管齊下、共同協力來治理懶政這一問題。
【本期編輯:萬鵬 實習生 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