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o id="wakqq"></bdo>
  • <li id="wakqq"><source id="wakqq"></source></li><code id="wakqq"><tr id="wakqq"></tr></code>
  • <rt id="wakqq"><tr id="wakqq"></tr></rt>
    
    
  • <li id="wakqq"><dl id="wakqq"></dl></li>
    <samp id="wakqq"><tbody id="wakqq"></tbody></samp>
    <code id="wakqq"><wbr id="wakqq"></wbr></code>
  • <li id="wakqq"><source id="wakqq"></source></li><li id="wakqq"><dl id="wakqq"></dl></li>
    七一社區        注冊

    在人人心中播下“綠色種子”

    對話價值觀(31):美麗中國 永續發展

    記者 趙婀娜 孫秀艷 賀勇 趙鵬

    2015年05月12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美麗中國 永續發展(對話價值觀(31)(在人人心中播下“綠色種子”))

    引子

    5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生態文明建設”再次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

    近年來,APEC藍、綠色化等新語匯不時涌入人們視野,寄托著公眾對美好生態環境和綠色發展的無限憧憬。然而,曾幾何時,“重發展輕環保”“先污染后治理”“唯GDP論英雄”等發展路徑使人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威脅著人們的“米罐子”“菜籃子”“水缸子”……

    事實上,我國自古就有親近自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文化傳統。孔子的“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老子的“道生萬物”、莊子的“天人合一”等就是尊崇自然的思想發端。漢儒董仲舒說:“天人之際,合而為一。”季羨林解釋道: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類;合,就是互相理解,結成友誼。“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中,這些質樸的名言警句代表了尊崇自然的思想傳承,這既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文明基因,也是對人類文明的突出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全局出發,把生態文明建設擺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位置。《意見》則鄭重提出“積極培育生態文化、生態道德,使生態文明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觀,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意見》將綠色化納入“五化”協同的總體布局,為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了新的路徑。綠色化不僅是簡單的綠化,而是穩增長、促改革、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的重要手段,將貫徹到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如今,大力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正在逐漸成為全社會的共識。那么,生態文明理念怎樣體現?如何讓它內化為各行各業、千家萬戶自覺踐行的價值共識、價值追求和價值引領,并在全社會得到扎實踐行?請看本期對話。

    綠色發展 觀念先行

    把生態文明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人人、事事、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新風尚

    記者: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公布《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 再次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戰略位置,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這意味著什么?

    趙英民:《管子·牧民》中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衡量一個現代國家的發展水平,不僅要看物質文明,更要看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就是因為它事關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要求,對于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新期待、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意義重大。

    記者:“30多年前人們求溫飽,現在要環保;30多年前人們重生活,現在重生態。”當前人們對于美好環境的迫切渴望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其原因是什么?

    蔣洪強: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和以追求GDP為核心的績效觀,使得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一些深層次的環境污染和生態保護問題正在顯現出來,包括我們所知道的飲用水安全、霧霾、重金屬污染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人民群眾的生活。另一方面,這也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人民對生活質量有了更高要求和期待的必然反應。

    魏東:這種對美好環境的渴望,長汀老百姓體會尤為深刻。因缺煤少電,長汀老百姓迫于生計,曾亂砍濫伐樹木成風,讓長汀一度成為全國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最嚴重的縣份之一。有記載稱:“樹木,很少看到!偶然也雜生著幾株馬尾松,或木荷,正像紅滑的癩禿頭上長著幾根黑發,萎絕而凌亂。在那里不聞蟲聲,不見鼠跡,不投棲息的飛鳥……”可以說,曾飽受水土流失之苦、經歷30年努力方才浴火重生的長汀人,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有著刻骨銘心的理解與感悟,對于美好環境的渴望異常迫切,才能堅持“十年治荒,山河披綠”。

    記者:《意見》提出“積極培育生態文化、生態道德,使生態文明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觀,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為何要把生態文明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生態文明與核心價值觀之間存在怎樣的聯系?

    蔣洪強:我理解“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的真正含義就是要在價值觀念上,追求更高層次的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人與社會的和諧,體現著尊重自然、愛護生態、保護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思想,也體現著時代精神和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的精髓。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深刻變革,需要價值層面的引領動員。將生態文明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促進人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對構建和完善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舉足輕重。

    徐曉:從國家層面看,生態良好是富強的內在要求,生態權利是民主的深層體現,生態理念是文明的重要內容,生態優化需要人、社會與自然的整體和諧;從社會層面看,生態環境應自由共享,生態責任要平等承擔,生態利益須公平正義,生態建設需法治保障;從個人層面看,生態文明建設也需要建立在人民群眾的愛國情感、敬業精神、誠信意識與友善關懷之上。把生態文明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人人、事事、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新風尚,可以為生態文明建設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和思想基礎;與此同時,推動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化、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正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

    改善環境 迫在眉睫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其根源在于利益驅動下的錯誤生態理念

    記者:我們大都遭遇過霧霾、沙塵暴、水污染等現象,那么就全國范圍來說,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狀況究竟如何?

    蔣洪強:《意見》中有這樣一段表述:總體上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瓶頸制約。

    馬軍:當前我國的環境污染情況不容樂觀。大氣污染方面,74個重點城市中空氣污染物年均濃度達標的僅有8個;超過一半的河流、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以中東部地區最為嚴重;近20%的耕地受到污染,對公眾健康帶來威脅。可以說,改善生存環境迫在眉睫。

    記者:這些現象,根本上源于哪些成因?

    蔣洪強:生態環境的現狀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作為一個擁有龐大人口的發展中國家,解決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曾是天大的事情,持續的高速發展“透支”生態環境,“易污染難治理”。從各國經驗教訓看,先污染、后治理,重利用、輕保護,必然導致資源趨緊、環境破壞、生態退化等問題,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也會對經濟發展帶來不可持續的后果。從根本上來說是源自錯誤的生態觀念。現階段,還有很大一部分人、企業乃至政府依然持有工業文明框架下的“萬物為人而存”的經濟價值觀。以一些地方政府為例,盡管我國《環境保護法》和“三定”方案有各級地方政府對本轄區環境質量負責任的要求,但一些地方政府領導基于利益驅動,并沒有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環境優先”的理念,依舊是“唯GDP論英雄”。

    魏東:在具體實踐中,盡管很多地方也提出“綠色GDP”的新概念,但認知的不足也導致現有的考核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由工業污染引發的生態破壞和健康損失,其影響往往有滯后性,有的甚至是異地顯現,這給資源環境的核算帶來困難,也局限了其引導功能。另一方面,“生態美”與“百姓富”沒有達到有機統一。相當一部分地方政府對“養一方山水也是一種政績”理解不夠,片面地認為生態文明就等于原生態;人民群眾對環境問題的關心,就意味著人民群眾只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這些理念同樣不利于協調發展。

    趙英民:可以說,我們真正的敵人不是污染,而是觀念。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的一個很大問題,是普遍缺乏“自律”意識——個人要豪車美食、奢華生活,環境污染非我所慮;工廠企業要真金白銀、經濟效益,環境治理能躲就躲;地方政府要經濟發展、GDP政績,環境保護能推就推……事實上,生態環境問題是日積月累形成的,全面解決同樣需要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其中最為關鍵的不是出臺了多少政策、開了多少罰單,而是每個人、企業和政府都應樹立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協調發展”的生態文明價值觀,將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視為“分內之事”。

    生態理念 重在踐行

    制度設計與法律約束并重,倡導綠色生活方式,讓“綠色的種子”根植于每個人的內心

    記者:在踐行“生態文明價值觀”方面,我國各部門各地方進行了怎樣的探索與嘗試?

    蔣洪強: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具體實踐層面,黨中央、國務院及各地政府一直都在積極探索:十八大把生態文明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布局的戰略決策;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部署;近日公布的《意見》更為落實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制定了時間表和路線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地方嘗試方面:青海省2005年起對地處三江源核心區的果洛、玉樹兩州不再考核GDP,明確只要生態好,就算有政績;東部地區,如深圳大鵬新區、浙江安吉縣不再考核GDP;福建省決定對34個限制開發區域的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取消GDP考核……這些都是“觀念轉變”的現實樣本。

    魏東:萬物生、寓自然、土乃母、水為源……一首“水土保持三字經”表達了長汀人對生態文明的深刻理解。近年來,長汀將生態建設指標列入干部年度績效考核評價體系,把美麗鄉村建設、封山育林、小流域治理、森林覆蓋率等7方面31項指標列入領導班子和干部年度目標考評內容,引導廣大干部樹立“功成不必在我任”理念和“綠色政績觀”,充分發揮生態考核的激勵和導向作用;另一方面,則對急功近利、片面追求GDP發展而破壞生態環境,特別是造成大范圍水污染、大氣污染、森林失火面積過大等重大生態環境事故的,實行責任追究。

    徐曉:青少年是國家生態文明的生力軍。加強對這一群體的教育引導是我們參與國土綠化和環境保護的重要目標之一。自1999年起,團中央發起群眾性生態環保公益活動——保護母親河行動:一方面,動員各級團組織整合社會資源,因地制宜建設青年林、紀念林和青少年綠色家園等示范性綠色工程;同時圍繞節約資源、保護生態、防治污染、美化環境等主題,廣泛開展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宣傳實踐活動,大力傳播生態理念,培育生態文化,開展生態體驗,吸引了5億多人次青少年參與……旨在通過這些活動在人們心里種下“綠色的種子”。

    記者:營造綠水青山、藍天白云的美好環境是我們的共同責任,您認為,要在全社會范圍內進一步弘揚“生態價值觀念”,在哪些方面還可大有作為?

    魏東:弘揚“生態文明價值觀”不是光喊口號,而是要經歷價值共識、價值追求、價值引領三個階段,需要各方面,每個人都付出實際行動,包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點點滴滴,體現在吃、穿、住、用、行的方方面面。我們不妨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促進“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鼓勵大家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少用一張紙、節約一度電、多走幾步路,養成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這個過程涉及每個人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應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觸及靈魂,真正深入人心,使人人成為生態文明建設者。

    趙英民: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要弘揚“生態文明價值觀”、有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法律的約束也至關重要。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今年1月1日,新修訂的“史上最嚴”《環境保護法》施行,明確了“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重要思想。保障生態文明,落實好《環境保護法》,要做到家喻戶曉,知法守法,堅持常抓不懈、久久為功,為守好生態紅線扎牢籬笆,攜手共建美麗中國,早日駛上永續發展的康莊大道。

    本期統籌:黃福特 申茜 郭舒然

    版式設計:蔡華偉

    議論風聲

    “十二五”規劃重新定位中國經濟,努力使其走上減少環境污染的道路。近年來,中國領導人強調建設生態文明、實現永續發展,并進一步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這是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

    ——馬丁·李斯(聯合國原助理秘書長)

    實現綠色化發展,民間能量也不能忽視。要提升社會力量在生態環保中的作用,引導環保社會組織有序發展。與此同時,提升全社會的生態文明意識,將生態價值觀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高全社會生態環保的自覺行動能力。

    ——夏光(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各地自然條件、生態稟賦不同,思路和策略自然也不同。但無論生態基礎好還是差,生態文明建設理念都應是一樣的,都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高度重視環境保護。

    ——楊光鑫(中共湖南省安化縣委書記)

    環境要變得更好,只能靠大家自覺。最重要、最耗時但最有生命力的,是生態觀念深入人心,把生態文明變成人的習慣。生態觀念入心,溪水才能長清。

    ——單錦炎(浙江省安吉縣委書記)

    理論上講,做好環境保護工作需要環境監管和技術支持兩條腿走路,環境監管發揮“堵”的職能,技術支持提供“疏”的服務,“堵”為權宜之計,“疏”是治本之策,“疏”的服務做好了,就可以減輕“堵”的壓力。

    ——楊永崗(環保部華東環境保護督查中心研究員)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迫切需要深化生態經濟學研究。這就需要把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創新作為研究重點和突破口,培養具有多學科知識背景的優秀研究人才。

    ——羅貴權(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臺”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色婷婷| 污片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乱妇无码大黄aa片|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喷水| 无限韩国视频免费播放| 颤声娇是什么意思|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特级黄色免费片| 日本人强jizzjizz| 最近中文字幕视频高清| 免费成人一级片| 国产夫妻在线观看| 韩国三级bd高清中文字幕合集| 人体内射精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电影|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日韩欧美亚洲中字幕在线播放| 免费福利在线播放| 浮力国产第一页| 色妞WW精品视频7777| 99re6热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天堂√在线中文官网在线| 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404款禁用软件onlyyou|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日日干夜夜操s8|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做| 男人的天堂视频网站清风阁| 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 影音先锋女人aa鲁色资源| 成年免费视频黄网站在线观看| 黄页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综合久久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 欧美xxxx网站| 欧美一级片观看| 天堂新版8中文在线8| 二级毛片免费观看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