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全面”重大戰略思想開辟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新境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光芒,為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導和基本遵循。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黨的十八大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著眼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明確的重大戰略任務。我們要自覺堅持以“四個全面”重大戰略思想為引領,高揚文化理想,加快推進文化強國建設。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契機,夯實文化強國基礎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面”,既體現在覆蓋的人群是全面的,又體現在涉及的領域是全面的。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形勢催人,我們必須科學處理一系列重大關系,圍繞“文化小康”目標加快文化改革發展,為文化強國建設打好基礎、增添后勁。
要處理好近與遠的關系。所謂“近”,就是要立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階段性目標。所謂“遠”,就是要著眼建設文化強國這個長遠目標。注重遠近結合,既要增強緊迫感,又要看到長期性。要嚴格對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于文化小康的“任務書”,缺什么補什么,差多少填多少,夯實文化強國基礎。要堅持以立為本、重在建設,圍繞文化強國目標搞好整體謀劃,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絕不能心浮氣躁、急功近利,更不能暴風驟雨、大轟大嗡。
要處理好城與鄉的關系。全面小康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的全面小康,是“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我國農村地域廣袤,農業人口眾多,如果農村文化出現“塌陷”,長期處在欠發展狀態,建設文化強國便無從談起。既要突出重點,解決好城市群眾普遍關注的文化民生;更要統籌兼顧,保障好農村群眾的文化權益,讓文化的陽光普照人民大眾。
要處理好虛與實的關系。文化最大的特質,就是具有極強的滲透性、持久性,既是有形的也是無形的,既是實的也是虛的。“實”,指的是體現文化精神價值的物質載體和傳播形態,包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體系及各種文化產品等有形文化。“虛”,指的是核心價值觀、公民道德素質等思想和精神層面的無形文化。推動文化建設,要一手抓物質形態文化,一手抓精神形態文化,讓有形文化硬起來、無形文化強起來,實現兩輪驅動、比翼齊飛。
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激發文化創造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文化體制改革屬題中應有之義。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建設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近些年來,中央高度重視文化體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和階段性成果,文化體制改革已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文化要大發展,思想要大解放,改革要不停步。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激發文化創造活力,釋放改革發展紅利。
要破除體制機制弊端。文化引領時代風氣之先,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要牢牢把握正確方向,沖破一切妨礙文化發展的思想觀念,改變一切束縛文化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革除一切影響文化發展的體制弊端。要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建立健全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形成有利于創新創造的文化發展環境。
要培育文化創造主體。人民是文化創造的主體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自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堅持文化發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和原創能力,充分發揮人民群眾文化創造積極性。高層次領軍人物和專業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創造的主力。要牢固樹立人才興文戰略,著力打造一批世界級的文化名家、文化大師,充分發揮他們文化創造引領者的作用。
要搭建全民創造舞臺。創新需要平臺,創造需要舞臺。廣大人民群眾只有擁有了廣闊的舞臺,每個人才能置身其中,各顯其能。要以改革的辦法、創新的手段,建立健全文化參與、文化生產、文化傳播、文化消費等平臺體系,讓蘊藏在人民中的文化創造活力得到充分發揮。要完善政策保障體系,健全國家榮譽制度,大力營造創造光榮、創造有為、崇尚創造的良好環境。
以全面依法治國為遵循,促進文化有序發展
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法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石,也是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建設文化強國,必須以法治為支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領域的法治建設雖然取得了長足進展,但仍存在著立法起步晚、文化市場管理水平較低、互聯網法治化步伐較慢、依法抵御文化侵蝕能力較弱等突出問題,依法治文、特別是依法治網迫在眉睫。
要增強法治意識。文化的改革發展、繁榮興盛,離不開堅實的法律保障。保障公民的文化創造權、享有權和參與權等基本文化權利,是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內容。要建立健全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遵循文化發展規律、有利于激發文化創造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文化法律制度,與時俱進填補法律空白,形成系統完備的文化法制體系。要牢固樹立法治意識,打破過度依賴行政化手段推動文化建設的慣性思維,積極營造重視制定法律、依靠法律、遵守法律、運用法律的社會環境。
要嚴格依法行政。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文化法治,只有從“紙上”落到“地上”,才能護航文化強國建設行穩致遠。當前,在文化改革發展問題上,還存在僅唯心、只唯上、不唯法,“黑頭不如紅頭、紅頭不如白頭、白頭不如口頭”等怪象,嚴重危害了文化的健康有序發展。要堅持依法行政,著力提升依法治文的實踐能力,狠抓各項規范制度的剛性落實,特別要重點做好依法管理文化市場、依法治理網絡空間、依法保障人民文化權益、依法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等工作。
以全面從嚴治黨為保障,勇擔文化自強使命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我們黨既是政治的先鋒隊,也是文化的先鋒隊,只有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不斷堅定理想信念,增強能力擔當,才能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一個民族的覺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覺醒;一個政黨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文化的自覺。我們黨要長期執好政掌好權,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高舉先進文化旗幟,自覺擔負起建設文化強國的重任。
要強化戰略思維。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是政黨的精神旗幟。作為執政黨,我們不僅要致力于經濟發展、國家富強,而且要致力于社會的和諧穩定、人類的文明進步。要堅持把建設文化強國擺在全局工作戰略位置來抓,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文化建設,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好“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持之以恒、久久為功。
要強化開放思維。任何一種文化都不可能與世隔絕,都需要從其他文化中吸取養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志,更是世界文明的寶貴財富。開放包容、兼容并蓄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特征。在文化自強的征程中,我們必須以更加自信的心態、更加寬闊的視野,始終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著眼將來,大力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吸收世界文化先進“因子”,建設好中華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園,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要強化底線思維。現在,世界日益成為一個“地球村”,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頻繁。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應當認清形勢,保持清醒,居安思危,時刻牢記文化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樹立強烈的憂患意識,以更加理性、科學的態度進行文化的反思、比較、展望,正確看待自己的文化,加快形成自己的文化優勢,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維護我國的文化安全。
(作者系中共重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