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在2015達沃斯論壇上信心十足地表示:中國經濟減速絕對不是失速,中國經濟也不會“硬著陸”。
在2015世界經濟年會(達沃斯論壇)上,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再次成為與會者十分關注的熱門話題。
應論壇主席施瓦布、瑞士聯邦政府之邀出席論壇的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兩次公開演講中均表示,雖然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將會放緩,但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他還向與會者傳達這樣的信心:經過結構性改革后的中國經濟一定會給世界經濟帶來更大機遇。與此同時,一向對中國經濟“唱衰”的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在香港舉行的亞洲金融論壇上也發出這樣的聲音: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足以讓他難眠,中國經濟“因為其調整的幅度”使這位諾獎獲得者“害怕”。
一邊是火焰,一邊是海水。眼下中國經濟走勢究竟怎么看?對許多人來說,的確是不能不關注的一個問題。
中國經濟需要減速
就在此次達沃斯論壇舉行期間,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2014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6364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4%。
從增長速度來看,這份全年“經濟成績單”顯示的是,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創下了1990年(當年GDP增速為3.8%)以來的新低。數字如實反映出2014年中國經濟顯現總體放緩態勢。近幾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連續下行,經濟發展的確進中有憂,按照官方語言是“經濟下行壓力和風險不小”。
但從經濟增長規模來看,用李克強總理的話來說,中國GDP每一個百分點的增長其背后的內涵已經與過去大有不同。現在的7.4%帶來的是8000多億美元的增量,如果放在5年前,這就相當于10%左右的增速。
據世界銀行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預測,2015年全球經濟增速預計在3%,低于去年6月3.4%的預測值。在這種世界經濟仍未走出低迷的情況下,中國經濟能夠保持7.4%的增速對世界經濟來說是足夠“給力”。中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能夠繼續保持穩定持續增長有助于世界經濟的穩定和復蘇。
分析中國經濟此輪下行的原因,既符合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也有處在經濟結構“換擋期”政策的主動作為。縱觀中國經濟這一二十年的增長軌跡,給人一個最大的印象就是“太快”:經濟總量和貿易總量很快就從世界第四第五位進入世界第一第二位(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已被認為世界第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進入所謂“中等收入陷阱”區域;還有,中國外匯儲備增幅驚人,“中國制造”滲透到世界各個角落,中國企業“走出去”也遍及全球五大洲;就連中國的出境消費者旅游消費、奢飾品消費也成為行業景氣的“風向標”……在這種“快”的背后,中國國內卻面臨諸多巨大壓力:資源環境支撐日漸飽和,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收入差距持續擴大,社會心態日益浮躁,群體性突發事件也有所增多。一個曾經的農業大國的鄉村恬靜和小鎮炊煙已成“記憶中的童年”,交通擁堵、大機器轟鳴、霧霾蔽日、水泥建筑林立城鄉等成為唯一“雷同的風景”。
全民似乎被“綁架”到一列快速的列車中,只知道向前飛馳,卻忘卻了我們為什么要出發。
中國經濟結構必須要調整,發展方式必須要轉變,體制機制必須要改革,發展成果必須為全民分享,這是當今中國領導人的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和明智抉擇,也是中國經濟能夠繼續保持健康穩健發展“繞不過去的坎”。
解決的辦法就是:中國經濟需要放緩和減速。
放緩并不意味失速
當然,經濟發展有其內在規律。經濟減速不是戛然而止,否則會對社會就業穩定、金融桿杠平衡、企業產銷接續等造成嚴重失序。這樣一個龐大經濟體經濟一旦失速,其“翻車”的經濟代價不可估量,對還未恢復元氣的世界經濟也必將產生可怕的后果。所以,這次達沃斯論壇,李克強總理是作為“主場嘉賓”被邀請出席并作特別致辭,更多的與會政要急切地要聽聽“中國聲音”,看看中國對世界政治經濟問題的“解決方案”。
李克強總理在論壇上信心十足地表示:中國經濟減速絕對不是失速,中國經濟也不會“硬著陸”。他用滑雪三要素即“速度、平衡、勇氣”來描述掌控經濟結構調整和宏觀調控創新需要的藝術。他表示,過去的一年,中國面對各種問題,用“強改革”代替“強刺激”,宏觀調控平衡有度,充分激活了市場潛能。
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各方面要準確認識、主動適應、積極引領新常態。中國經濟從過去兩位數的高速增長進入6~8個百分點的中高速增長區間,是社會全要素生產率發生變化的必然體現,對待經濟規律必須遵循和順勢。但中國經濟還是要穩中有進,驅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的韁繩還要把握和調節有度。這里面的平衡就很關鍵,著力點就是通過釋放內需潛力,促進進口和出口平衡、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平衡,逐步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世界經濟結構的深刻調整和全面復蘇有待時日,中國進出口貿易再像過往那樣保持兩位數增長的風光難以再現,需要大力推進外貿體制改革、開辟多元化多層次外貿市場和產品結構,在外資“引進來”和企業“走出去”的深度和質量上下功夫,在創新服務貿易上做文章。
面對一些制造業產能過剩尚未緩解、房地產市場進入周期性調整、影子銀行發展過快可能引發風險的情勢,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必須取向有度,增強社會投資的科學性、有序性、實效性,引導更多的公共資金投向社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以更多地盤活存量、消化產能。
面對不能消費、不敢消費、不愿消費的社會消費環境,還是要在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凈化市場秩序上加大力度。通過夯實持續增加居民收入、增強消費能力、讓居民生活過得更加殷實的改善民生導向,讓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更加強勁有力和可持續。
激發信心激活動力
一直以來,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演進態勢的判斷眾說紛紜。但無論唱多也好,唱衰也罷,中國經濟有著自身的結構調整路徑和改革發展路線圖,既不會因為唱衰而衰,亦不會因為唱多而多。
今年一開年,國際石油價格連續下跌,已經給不少原油生產國帶來巨大沖擊;歐美在貨幣量化寬松政策上出現明顯政策分野,也給未來世界經濟帶來很大不確定性。因此,中國經濟能不能健康調整、能不能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對國際社會來說,就是世界經濟的“定盤星”、“定心丸”。從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剛剛發布的國情咨文中多次提及中國來看,盡管他未必希望見到中國參與國際規則、不斷增強的國際話語權,但的確也使其陷入一種彷徨和無奈。因為今天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中國經濟的穩定和穩健。
今年的中國經濟放緩趨勢雖然難以逆轉,但中國經濟的未來在于繼續改革和創新。
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論壇上向國際社會傳遞了這樣的信心和正能量,表明了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他提出中國經濟“雙引擎”,就是依靠市場的力量和政府的力量,培育打造新引擎和改造升級傳統引擎。
還要通過釋放制度的活力,推動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通過制度創新,讓所有人有平等機會和舞臺實現人生價值,把每一個社會細胞都激活,讓整個經濟肌體充滿生機,進而釋放出蘊藏在人民大眾中的無窮創意,匯聚成巨大的社會推動力量。
李克強總理出席本屆達沃斯論壇期間的一張照片廣為流傳。李總理站在海拔1800米的沙茨阿爾卑山頂,極目遠眺,放眼達沃斯。
白皚皚雪上層巒疊嶂,預示世界局勢起伏跌宕,但雪過天晴,世界經濟冷冬終歸過去,春天不會太遠。
(作者系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
相關專題 |
· 胡敏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