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公車改革是促進黨風廉政建設的一大舉措,是建立節約型政府的重要抓手,更回應了群眾訴求、兌現了改革承諾。各地各部門都要充分認識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重大意義,對相關要求嚴格落實、扎實推進,將這一群眾高度關注的重大改革做實、做好。
本期“經濟日報 中央電視臺聯席評論”話題——為公車改革全面推進叫好。
近年來,各地圍繞公務用車治理做了不少嘗試,特別是落實中央八項規定以來,懲治公車超標、私用、濫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從根本上解決現存公務用車制度的種種問題,只有依靠深層次改革。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吹響了公務用車制度全面改革的號角。中央和國家機關率先垂范、率先改革,也顯示出破除公務用車頑癥的決心。各地各部門都要充分認識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重大意義,對相關要求嚴格落實、扎實推進,將這一群眾高度關注的重大改革做實、做好。
全面推進公車改革是促進黨風廉政建設的一大舉措。有群眾將公車稱為官員“屁股底下一棟樓”,這與個別單位超標配車、公車私用的不良行徑有關,更反映出不少地方的公務用車已經偏離了公務性質,甚至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對此必須下重手、出實招。以制度改革促作風建設,不但是遏制“車輪上的腐敗”的根本良策,更是黨政機關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有力措施。
全面推進公車改革是建立節約型政府的重要抓手。有地方官員算了筆賬,一般來說,除了車輛采購成本,一輛公車一年還需10萬元左右的“最低消費”。若是領導或者司機私用、濫用,費用還會更多。這也是公務用車相關費用始終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造成財政資金浪費,飽受群眾詬病。此次中央全面推進公車改革,也意在通過改革,扎緊節約的制度“籠子”,為財政切實減負,將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全面推進公車改革更回應了群眾訴求、兌現了改革承諾。公車改革已經提出多年,但是既缺少硬性指標約束,又沒有相關獎懲措施,始終沒有明顯進展。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改革方興未艾,在國際國內形勢復雜嚴峻的背景下,大膽向重點難點“開刀”,不怕觸及利益、動真碰硬,表現出黨中央推進改革的堅強決心,有利于樹立改革信用,維護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一項制度改革的全面落地并非易事。對于公車改革,中央已經給出了指導意見,具體改革方案還需各地結合實際、有效落實。在以往的實踐中,有的改革不疼不癢、不易操作、效果不佳;有的改革損害了某些人的切身利益,遭到架空,出臺的方案落實不下去,甚至還造成了更大的浪費。對這些前車之鑒,各地各部門都應引以為戒,認識到此次全面推進公車改革是一項制度性安排,統一部署、剛性要求,確保落實到位不走樣。而從更高的層次看,此次公車改革的全面推進也將起到示范效應,各地應以更大的責任感和更高的使命感深入推進,為其他重點難點領域的改革積累經驗、蹚出路子、凝聚信心。
(本文執筆:欒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