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邱玥
廣州市婦聯近日發布《廣州女大學生調研報告》顯示,超七成的女大學生表示,自己或親朋好友遭遇過女性就業歧視,僅7.3%無此種經歷,76.9%認為應通過加強立法來解決女性遭遇就業歧視問題。在各種應聘中,遭遇性別歧視的女大學生為數不少。從用人單位直接發布“只招男生”的顯性歧視,到篩選簡歷時刻意挑選男生的隱性歧視,種種明里暗里的限制性要求,成為擋在女大學生就業路上一道道難以逾越的坎兒。
逾六成女大學生遭就業歧視
“投了不下五十份簡歷,都沒有換來一份工作。”在安徽大學首場大型招聘會現場,安徽大學的2014屆碩士畢業生簡林告訴記者,在出去求職之前,她對自己的就業比較有信心:“我的要求不高,只想找一份和自己的專業‘人力資源管理’對口的工作就可以了。”
到了現場,她才感到現實和理想有很大差距:“雖然沒有白紙黑字的標注,但我能感覺到,這里的大多數企業不喜歡招女碩士,除去研究生對崗位薪資待遇的心理預期較高外,更主要的是認為我們這些女孩子年紀大了,馬上面臨結婚生育等一系列‘麻煩’,本科生比我們有優勢。我和幾個同學轉了好久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
女大學生遭受就業歧視程度究竟如何?近期,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女性研究中心專門針對在京十所高校女大學生就業及婚育意愿情況開展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高校女大學生遭受的就業歧視現象不容樂觀,參與調查的1000名北京各大高校女大學生中,有超過60%的受訪者認為,在面試過程中是因為性別原因而遭到淘汰的。
武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孫晉指出,勞動力市場中的性別歧視,廣泛存在于女大學生的就業過程之中。更有甚者,有些用人單位在對女大學生求職者進行面試時,會提出限制女大學生履行母職等一系列苛刻條件。“比如,要求女性‘在五年內不許結婚生育,否則將自動辭退’等,由此造成女大學生求職者的機會不公。”
政策難落實催生“曲線就業”尷尬
復旦大學大四女生柯敏不久前獲得了保送本校研究生的資格,即將在9月份開始3年的碩士學習生活,同時她現在已經做好準備,第一年結婚,第二年生孩子。她告訴記者,常聽說女大學生因為未婚未育而遭到隱性歧視,如果女碩士畢業后再結婚生子,會在求職上更為不利。“還不如趁讀書這幾年,把這些事情都搞定,到時候以‘已婚已育人士’去應聘,競爭力會增加不少。”
記者采訪發現,高校有不少女生像柯敏一樣,志在讀研前或讀研期間搞定“人生大事”,以增加就業競爭力。女生讀研期間解決婚育問題,原本是合法的個人選擇,無可厚非。然而,一些女生這樣做的原因,只是為了“曲線就業”,避免被用人單位歧視、拒錄,無法不讓人發出一聲嘆息。
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女性研究中心專家張敬婕分析指出,造成目前這種女大學生就業歧視現象的原因,從表層來看是勞動力市場供需失衡,整體就業形勢嚴峻;產業結構不合理,女性就業優勢領域尚未全面成型;同時,反對就業歧視的政策在現實層面執行和監督情況不理想;深層原因則是用工單位和整體職業環境中長期存在著“男女有別”的性別隔離以及“男強女弱”的性別歧視觀念。
張敬婕告訴記者,調查結果顯示,八成受訪者認為反對就業歧視的政策在現實中不一定能得到貫徹,而且對于遭受了就業歧視,更多的人傾向于選擇說不清(48%)。學歷越高,越傾向于選擇不投訴和不曝光。
“由于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具體的保障措施,對高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權利和義務規范不全,缺乏有效的監督,因而難以確切保障女大學生就業的平等權利,客觀上進一步加劇了女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困境。”孫晉坦言。
如何打破女性就業“玻璃天花板”
采訪中,記者發現就女大學生本身對就業歧視的概念認識而言,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情形:第一類女生認為確實存在就業歧視,政府必須出臺相關政策扶持她們就業;第二類女生認為沒必要貼標簽,把女大學生定位為弱勢群體,為她們出政策,這本身就是種歧視;第三類女生認為社會用人確實存在性別歧視,但是女性男性各有角色分工,這種職場上相對弱勢的角色可能更適合女性。
“女性平等就業并非等于所有工作都采取男女一個標準。”張敬婕指出,在有些領域,需要向女性傾斜性的政策,比如高層管理崗位,因為女性晉升以及高層就業存在著“玻璃天花板”的現象。“從女性就業者的角度來看,一方面要增強自身信心,無懼于競爭更高職位,另一方面要增強權利意識,對于就業市場中出現的性別隔離和性別歧視現象做到不妥協。”
“女大學生就業難是一直存在的問題,特別是理工科的女大學生找工作,更是難上加難。”英才網聯總編苑航指出,有些行業企業如建筑企業,有的職位如需要長期在工地的,只要男生。這種現象也不是完全出于性別歧視,而是崗位的特殊性。女生在找工作時,盡量要避開性別差異化較大的崗位,要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去投遞簡歷。“如果一個崗位,對性別要求并不明顯,企業為了規避女性入職后的結婚、生育等實際問題,而拒絕招錄女生,這就是典型的性別歧視。”
業內人士建議,緩解女大學生就業難,保障和促進我國女大學生就業,首先要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確立性別平等、就業公平的社會文化環境,保障女大學生平等就業。企業在招聘時不應持先入為主的觀念篩選人才,而應當為女性提供平等的競爭機會并進行合理公正的評價,同時考慮到女性特有的生理情況,為她們建立良好的生育保障機制,這是一個合格的企業該有的基本素養。(本報記者 邱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