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理論表明,勞動力、資本與技術等皆為經濟增長的源泉。當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各要素對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也會有所差異。比如,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威廉?配第就認為“土地為財富之母,勞動則為財富之父和能動的要素”。通過對人類經濟活動演變歷程的考查,可以認為驅動經濟發展的力量依次經歷了自然資源為主源泉、物質資本和勞動力為主源泉,以及部分發達國家正在經歷的以技術進步為特征的創新驅動等階段。相應地,從一種要素為主的階段到另一種要素為主的嬗變,可看作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結合實際,我們認為中國正處在物質資本和勞動力為主源泉的階段向創新驅動階段過渡。作為技術追趕型國家,我們當前的增長模式還未脫離物質資本、勞動力的大量投入,故而以“鐵公機”建設為代表的基建投資和相對低廉的工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仍十分明顯。
一、勞動力增長與經濟增長
基于研究目的,我們著重考量經濟增長的勞動力因素。中國人口結構轉變的提早完成,為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增長提供了人口紅利。中國企業憑借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得以延緩資本報酬遞減規律的作用,以質優價廉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從而實現了30多年的高速經濟增長。現有經驗研究也有力說明了人口紅利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巨大推動作用。譬如,最近的研究表明由勞動年齡人口份額比重上升和人口撫養比下降所導致的人口結構變遷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度處于1/6~1/3之間(胡鞍鋼等,2012)。
盡管經濟增長和勞動年齡人口增長率的變化存在不同步性,但還是相關的。特別是自2000年以來,勞動年齡人口增長率高的年份一般來說經濟增長也較快。當然,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長并不必然意味著實際參與勞動的人就多。但經驗研究表明,中國的勞動參與率是比較穩定的,目前大概處于75%的水平。換言之,隨著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長,中國的經濟活動人口是遞增的。例如,2011年中國經濟活動人口為78579萬人,比上年增加191萬人。這興許就是人們為什么會對“劉易斯轉折點”的到來心存疑慮的根由所在了。因為通常人們會就此反問:既然你說轉折點來了,那為什么勞動力人口、經濟活動人口還在增加呀?如前文所述,轉折點的到來并不意味著勞動力豐富的資源稟賦特征完全消失,而是從“無限供給”狀態向“有限剩余”過渡。這是我們立論的基礎。那些不愿接受轉折點到來的人,實質上是不情愿接受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可能耗竭的相應推斷。
二、未富先老對經濟的挑戰
國際經驗表明人口老齡化不利于經濟增長,典型例子要數“歐債危機”。從某種意義上講,此番“歐債危機”便是由老齡化引致或強化的。因為很多歐洲國家人口老齡化嚴重,人口撫養比高。譬如,2010年西班牙、意大利、法國和英國的老齡化率就已分別達17.0%、20.4%、16.8%以及16.6%。加上這些國家的高福利慣性,政府財政不堪重負,最終引發危機,阻礙經濟增長。
中國的特殊之處在于,經濟增長的過程遭遇了“未富”和“先老”的雙重阻擊。前文說過,在消費難振、外部經濟環境惡化的條件下,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僅剩其一——投資,而老齡化又使傳統的人口紅利在逐漸喪失。具體而言,過度依賴投資會造成經濟增長源泉的單一化、畸形化,容易引發經濟的系統性風險,最終不利于國民經濟的穩健發展。最近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研究也顯示人口老齡化將對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潛力產生不利影響(胡鞍鋼等,2012)。
不言而喻,未富先老對中國經濟增長有著極大制約。那么,在這種“交叉火力”之下,中國經濟能成功“突圍”嗎?我們認為,要想成功跳脫未富先老的“包圍圈”,就得正視經濟發展的階段性規律,逐步終結傳統的增長方式。從國際看,日本是個很好的借鑒對象。但中、日兩國有個很大的不同點,我們是未富先老,日本則是“既富且老”。盡管日本的老齡化程度已是世界第一(2010年其65歲以上人口比重已高達22.7%),但按購買力平價折算,2010年日本的人均GDP是中國的4.5倍。更何況其養老制度已較為完善,資本市場也遠較中國發達。譬如,截至2011年底,日本的國家公共養老儲備基金資產規模已達13128億美元,僅次于美國(美國為26090億美元)。而且,日本的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也優于中國。2008年,其農業、工業、服務業的增加值分別占GDP的1.5%、20.8%和70.5%,第三產業很發達。這預示著中國不僅要注意學習日本的養老金運作經驗,更當注重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顯然,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應主要依托于服務業,拓展服務業的發展空間,大力提高勞動生產率。
此外,與印度相比,雖然中國整體上優于印度,但印度服務業的發展要快于中國,其增加值已占到GDP的55.4%。考慮到老齡化程度,印度很可能就是中國傳統比較優勢的潛在接替者,經濟領域的“龍象之爭”會愈加明顯。
總之,我們是前有“標兵”,后有“追兵”,但“辦法總比困難多”。未富先老給中國經濟增長轉向創新驅動模式提出特殊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從現實看,2010年中國老年人的消費需求已超過1萬億元。預計2050年前后將達到年均5萬億元。而老齡人口的快速增長也將催生大量的就業機會,從2010年到2030年,我國養老產業從業人員將從2000萬人激增到7800萬人,提高就業率約2%以上,養老產業規模或可達20萬億元以上 。要之,無論是應對挑戰還是抓住機會,都要求創造相關的制度條件,開發第二次人口紅利 ,走出發展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