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深刻總結歷史經驗得出的重要結論。
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道路決定命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來之不易,是我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重大代價,長期探索的結果。黨的十八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論述的創新之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對“毛澤東艱辛探索”與新時期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關系作了科學闡述。這里要把握兩個重要論斷和五個關鍵詞。第一個論斷是,毛澤東領導黨和人民建立了新中國,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這里的兩個關鍵詞是“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第二個論斷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毛澤東艱辛探索”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這里的三個關鍵詞是“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的,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開創的,但也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進行了2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承載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著無數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著億萬人民的奮斗和犧牲,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發展中國、穩定中國的必由之路。
第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基本點的概括增加了新的實踐成果和理論成果。主要有三:一是增加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雖然建設生態文明這個概念在十七大就提出來了,但是十八大是把它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內容加以論述,并且提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過程。由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就變為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二是增加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進一步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和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奮斗目標;三是增加了“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既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又是對近十多年來我們重視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實踐經驗的總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所以是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道路,是因為它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征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既否定了封閉僵化的老路,又拒絕改旗易幟的邪路。30多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充分證明這條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
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在開創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我們黨不斷總結經驗,進行理論創新,堅持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是我們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我們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科學指導思想。
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奠基性理論。它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當代中國的首要基本問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繼承前人突破陳規,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的國家如何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一系列基本問題。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和發展了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寶庫增添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發展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一系列緊密相連、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科學發展觀不僅是指導經濟建設的理論,而且是指導各方面建設的理論;不僅是指導發展的理論,而且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理論;不僅是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幫助人們認識和把握社會發展規律的世界觀方法論。因此,必須把科學發展觀貫徹到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體現到黨的建設的各方面。黨的十八大深刻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并把它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經過90年的奮斗、創造、積累,黨和人民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不斷發展的成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樣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就包括了“道路”、“理論體系”、“制度”這三個方面,從而把制度問題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出來。正如鄧小平指出的,制度問題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成功的經驗和理論轉化為制度規定,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堅持、貫徹和落實。
今天,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了進一步的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而且它是一個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體制度在內的制度體系。根本政治制度: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基本制度: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構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具體制度:如建立在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經濟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在我們推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過程中已經在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形成。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的制度己經盡善盡美,不需要改革和完善了。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說:“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現在我國正處于改革的攻堅時期,改革體制、完善制度的任務十分繁重、艱巨。我們要在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的基礎上大力推進制度創新,堅持和完善現有制度,及時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即使建立起比較成熟、定型的制度體系,局部的改革也是隨時需要進行的。社會主義是在改革中前進的社會,改革是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動力,我們必須永葆改革創新精神。(執筆:嚴書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