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反映了億萬中國人民的心聲,同時也為每位中國人提供了展示才華的平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管是腦力勞動者還是體力勞動者,不管是白領,還是藍領,或者是灰領,每個人都有出彩的機會,關鍵是要奮發努力,有所作為
勞動是神圣的,也是偉大和光榮的
進入21世紀以后,中國的快速發展令世界矚目,國民經濟生產總值跨入了世界的前列,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現在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接近這一目標。“中國夢”寄托著億萬中國人民的美好理想,為21世紀中國的發展描繪了絢麗的圖景。古人云:“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即取得偉大的功業,是由于有偉大的志向;完成偉大的功業,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腳踏實地、勤勞工作的勞動創造精神。
今天是“五一”國際勞動節,是勞動者的節日,是弘揚勞動創造精神的節日。勞動創造了世界,也創造了人本身。勞動是神圣的,也是偉大和光榮的。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以勤勞勇敢著稱于世。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民勞動創造的積極性進一步迸發出來了,當代中國所取得的巨大進步,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引,也離不開億萬中國人民辛勤的勞動創造。不管是過去、現在和未來,歌頌勞動者,歌頌勞動創造精神,應該是文明社會健康發展的表達。
中國的發展令人高興和自豪,但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又面臨著一系列的“瓶頸”問題。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需要我們去攻堅克難,打造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升級版”。“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這些擲地有聲的鏗鏘話語是“進軍號”,激勵中國人民用勞動創造實現民族的夢想。
勞動更多與創新創造聯系在一起
在21世紀,勞動只有更多地與創新聯系在一起,才能在實現中國夢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改革開放取得重大成績面前,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一方面,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在取得經濟重大發展的同時,也付出了較大的資源環境的代價。另一方面,當代中國是開放的中國,中國的經濟已經融入世界。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的經濟競爭日趨激烈。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在經濟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2006年,黨和政府就提出了“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斗”的號召。近幾年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創新驅動發展,越來越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黨的十八大報告中,58處提到了創新,凸現出創新在國家發展中的重大戰略價值。
勞動和創新創造聯系在一起,結合在一起,正是時代特點的反映,也是發展中國,實現中國夢之必需。當代中國不僅需要科技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在勞動中力爭科技創新、管理創新,而且也需要在生產第一線的普通勞動者以創新精神為國家作貢獻。在上海,著名勞動模范包起帆、李斌都是工人出身的發明家、革新家,他們的創新成果將在歷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
培養誠實勞動的觀念很重要
實現中國夢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付出誠實的勞動,需要堅韌不拔的意志,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斗。
改革開放時代成長起來的青年人,有著許多明顯的優點。他們得到了比父輩更多的教育機會,掌握了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其中大部分人也具有了比父輩更高的文憑,但在勞動態度上的價值取向卻不容樂觀。許多青年人的勞動觀念淡薄了,甘當“啃老族”的一員,一些“富二代”甚至好逸惡勞,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如何加強對青年一代的勞動觀的教育,使他們從小熱愛勞動,長大勤奮工作,是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這種教育不能僅僅通過課堂和書本來解決,它還需要深入生活的道德體驗,它不僅僅需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且需要社會教育政策的支持。
當下,開展各種活動引導幫助青年一代樹立勞動創造財富、奮斗成就人生的價值觀念是非常有意義的,它不僅有利于教育和培養青年樹立正確的勞動觀、人生觀,同時也為中國夢的實現夯實了基礎。在紀念“五一”勞動節和“五四”青年節的時候,青年的勞動觀的培養和確立,應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議題。
人人都有出彩的機會,關鍵是要奮發努力
中國夢反映了億萬中國人民的心聲,同時也為每位中國人提供了展示才華的平臺。每個社會都有其分工,每個社會成員在工作崗位上履行社會義務,通過職業勞動為社會作貢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中,不管是腦力勞動者還是體力勞動者,不管是白領,還是藍領,或者是灰領,每個人都有出彩的機會,關鍵是要奮發努力,有所作為。
在改革開放初期,由于歷史的原因,社會更多地要為腦力勞動者正名,推動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勞動的社會風氣。如今,情況已經有了比較大的變化。中國的經濟需要轉型,需要很多的愛因斯坦那樣的科學家,也需要很多的愛迪生那樣的發明家。改革開放的30多年,中國成為了世界的“制造工廠”,生產出了無數價廉物美的商品,暢銷國際市場。但隨著形勢的變化,中國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改變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從粗放型的增長方式轉變為集約型的增長方式,并提高產品的檔次。中國大量缺乏高級別的技術工人,以致對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負面的影響。社會上許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而許多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卻受市場的青睞。反思這些社會現象,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社會在政策層面上要通過分配政策的調整,鼓勵更多的青年將社會的需求和個人的特長結合起來,在生產第一線的崗位上學習包起帆、李斌那樣的勞動模范,崗位成才。而對有志青年來說,關鍵點就是要轉變勞動就業觀念,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慶祝“五一”勞動節,要讓全體勞動者特別是在基層工作的勞動者獲得社會的尊重和喝彩,這將造就良好的社會風尚,推動中國夢更好地實現。
(作者為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上海師范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