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專家學者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新華社記者 李濤 攝
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在京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專家學者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意見和建議。2000年以來,中紀委幾乎每年都會邀請數十名專家參加座談會,這也是每次黨代會后中紀委的重要節點式會議。
會上,王岐山說,要清醒認識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堅決查處違紀違法案件,研究并實施制度創新,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
他指出,黨的作風關乎人心向背,關乎黨的生死存亡。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
座談會上,來自研究機構和高校的專家學者馬懷德、任建明、何增科、辛鳴、周淑真、姜明安、黃葦町、程文浩分別發言。會后,在接受采訪中不同專家有一個共同感受,“會議風格讓人耳目一新”。
不準念發言稿
第一位專家發言剛提到“尊敬的王書記”,話沒說完,就被王岐山打斷,要求在場專家少說客套話,言簡意賅
座談會從11月30日上午9點開始,到11點40分結束,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周淑真說。王岐山提前10分鐘到會場,穿一件灰色西裝,里面著淺藍色襯衫,沒有打領帶。
座談會上,8位專家每位有10分鐘的發言時間。第一位發言的專家開頭提到“尊敬的王書記”,話沒說完,就被王岐山打斷,他請在場專家少說客套話,言簡意賅。
周淑真說,王岐山要求專家們,盡量少用講話稿,要多提觀點,因為專家們提交的資料他都看過。王岐山要求,能不讀稿就不讀稿,大家根據自己所寫的材料,把提綱歸納一下,空出更多時間用來互動,要言簡意賅,把重點說出來。
周淑真介紹,為了提高座談會的效率,王岐山說“說長話容易,說短話不容易”。他還拿丘吉爾一段話說,“如果給我5分鐘,我提前一周準備;如果是20分鐘,我提前兩天;如果是1小時,我隨時可以講。這個演講就是屬于隨時可信口聊的水平。”王岐山舉例說,習總書記在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的講話,就很平實。
王岐山說:“參加王某人的會,不準念發言稿,要學會深刻思考。”
“這一次,一上來我們很吃驚,王岐山自己主持,說得很輕松,他說會議材料都看過了,大家也不用照著稿子念,除非認為念稿子跟你想表達的完全一致。”參加座談會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任建明說。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是第三次參加中紀委組織的座談會,他說,這次大家不念稿子了。“領導人的風格讓人耳目一新,大家發言后,留下了相互交流互動的時間。互動時,大家觀點交鋒,有了在民間學術研討會上才有的‘爭鳴’,甚至擦出了火花。”
交流互動后,王岐山作了一個即席講話,稿子也沒有看。王岐山提到改變會風,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從這次會議做起。
在座談會上,王岐山還專門提到轉變作風要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要切實改進文風會風;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和專家學者做朋友,以前做金融工作時和經濟學家有互動。希望大家以后到他的辦公室對一些研究進行深入的交流,從今天的會議做一個很好的開始。
“這一次意義不同”
此次參會的專家則更重視行政權力運行中的監督,更重視預防腐敗體系的建設
此前,中紀委每年都會召集一些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進行座談會,讓專家、學者提出反腐的建議和觀點。
自2000年以來,幾乎每年,數十位專家受邀參加中紀委的座談會。
在十六大、十七大之后,參與座談的專家有刑訴專家、刑法專家、黨建專家,因當時腐敗問題與當時經濟轉軌相關,專家學者中出現了經濟學家。
2009年,周淑真第一次受邀參加中紀委組織的座談會。周淑真說,相比之前,受邀請的其他專家大多是涉及反腐操作層面的專家,涉及法學、經濟學等。
周淑真研究的是政治學,在她眼中,這個“宏觀的”理論學科被納入中紀委的專家名單,說明中紀委擴大反腐廉政建設層面,擴大了視野。
去年,共有7名學者專家參加中紀委的座談會,今年的座談會有8名專家,其中三名是“熟面孔”,分別是:周淑真、何增科、黃葦町。
昨日,中紀委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介紹,其實,這次邀請的8位專家,都是與中紀委一直有聯系的“熟面孔”。
北京大學憲法和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注意到,此次前來參加座談會的專家,除了他與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是行政法領域的專家外,還有比較政治、政府管理、黨建方面的專家,他們將會在政務公開、制度建設、黨的建設方面給反腐工作獻計。
有觀察者認為,近些年來,反腐敗注重懲防結合,而以往有很多刑法專家參與,意味著更重視對腐敗后的嚴懲。而此次的專家則更重視行政權力運行中的監督,重視黨的建設,更重視預防腐敗體系的建設。
馬懷德說,八個專家對發言內容前期沒有分工,“有關反腐倡廉的建議和意見都可以提”,于是他們從各自專業的角度,從法律、政治、管理、經濟、哲學等方面,談到了對反腐倡廉的認識,“現場大部分是提建議比較多”。
“這一次意義不同。”周淑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