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 編
人民出版社 出版
出版時間:2017年2月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是國家行政學院內設的重要職能部門之一,主要負責圍繞政府經濟管理開展教學、科研、咨詢和評估等工作,也是研究中國經濟運行和政府管理的重要機構之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科學判斷,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開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實踐,以新的有力作為標注著中國經濟的新方位。2016年9月3日,在杭州召開的G20工商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做了題為《中國發展新起點 全球增長新藍圖》的主旨演講,回顧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并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的中國如何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指明了奮斗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及時作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形成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決貫徹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政策框架。這是對當前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變化的準確分析判斷,是對經濟增長速度逐漸放緩和質量效益提高的深切關注,揭示了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的新變化和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趨勢。我們要站在戰略全局高度,認識、把握、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不斷完善經濟新常態的經濟政策框架,這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工作的大邏輯。
從歷史上看,自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以后,每一輪產業革命的先聲都是科技方面的重大突破。根據美國著名趨勢預測學家杰里米?里夫金的總結,新興的產業革命往往源于能源系統和通信技術的重大突破以及相互疊加后所形成的巨大生產力。據此,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科技基礎是化石燃料和印刷術的結合與嬗變。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科技基礎則是石油與電的結合以及由此產生的巨大生產力。當下,互聯網技術與可再生能源革命正在開啟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大幕,人類已經站在新時代的門檻上。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發展理念是否正確,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 總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教訓,分析研究國內發展大勢,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以新理念、新作為標注中國經濟的新方位。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集中體現了“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集中揭示了中國將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發展道路,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
在經濟工作中,貫徹好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是對當前國內和國際經濟形勢綜合判斷的結果,是對中國經濟運行規律和宏觀經濟走勢的準確把握。黨的十八大以來,穩中求進一直是我國經濟工作的一個總基調,2016 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穩中求進”從“工作總基調”上升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和“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既是對十年的總結,進一步豐富了我國治國理政的戰略性新思路,又是做好今后一段時期經濟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和方法論。
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中國人民,經過三年的努力,主要領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全面鋪開,完善了現代市場經濟的基礎性制度、取得了改革開放的新突破,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新里程。
2016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對我國經濟發展現狀把脈的基礎上,繼2015年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首次提出“重大結構性失衡”的判斷。會議認為,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雖然有周期性、總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導致經濟循環不暢,必須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想辦法,努力實現供求關系新的動態均衡。
創新是民族之魂,是時代主題;創業是發展之基,是富民之本。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黨中央、國務院適時作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大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實踐證明,廣泛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必然選擇,是擴大就業、實現富民之道的根本舉措,是激發全社會創新潛能和創業活力的有效途徑。
城市是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活動的中心,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城市發展波瀾壯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城鎮化率由1978 年的17·92% 提升到2015 年的56·1%,城市數量、城市規模、城市經濟總量也有了較快的發展,我國城鎮化和城市發展已經進入新的發展時期。要堅持以人為本,順應發展規律,因勢利導,趨利避害,著力解決“城市病”等突出問題,積極穩妥扎實有序推進城鎮化,提高新型城鎮化水平,建設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鎮化和城市發展道路。
2013 年9 月和10 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2015 年3 月28 日,經國務院授權,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簡稱“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一帶一路”實施三年多,秉持“親、誠、惠、容”,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完善雙邊和多邊合作機制,以企業為主體,實行市場化運作,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